家乡小城,地处东北边陲,是典型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不见长城内外,但也惟余莽莽的闭塞苦寒之地,每次回乡省亲,总有父老相问:中国好哇?还是日本好哇?回答日本好容易被从内心痛恨鬼子的家乡父老误判为汉奸,说中国好,又有点违心。偶然想起“悠闲”二字来,觉得若以此为准绳,中日倒有得一比。
国人的悠闲是我们从小看到大的,举个在中国大江南北无处不见的实例就是,每逢盛夏的烈日炎炎之际,城市的街头、巷尾、树下,就会常见一只躺椅,一把摇扇,一杯浓茶配一位坦胸露背的躺在上面的男子或读书看报或呼呼大睡的悠然而又令人羡慕的景象。这在日本,简直是不可思议,莫说日人没这份时间,即使有,注重形象的日人也不会这么做,充其量他们会停下匆匆的脚步,在自动贩卖机里买上一听冷饮,一仰脖“咕咚咕咚”牛饮而尽,然后再继续他们的“匆匆”,日本人在白昼自然也会睡,不过,那是在电车里的困极累乏而眠,与悠闲也就很难扯上关系了。中国人多,因此街上人亦多,无论是逛街,还是工作,国人都是慢当四稳悠然自得的,若非遇上爹死娘嫁人老婆跟人跑丈夫包二奶等大事,是永远不屑于匆忙赶路的,就是赶火车,也都会在候车室里泡上几个小时而丝毫不觉得烦,而日人则不然,赶电车是以分秒计算的,一脚踏上站台,电车呼啸而至,再一脚踏上电车,电车疾驶而去,才算正常。中国人在大街上遇到有事情发生,会不约而同围上个里三层外三层看热闹,即使外围的人有时什么也没看到,但也丝毫不影响他们继续围下去的耐心,日本人在路上如遇有事发生,哪怕是地上躺个死人,也决少有人过问的,原因嘛,一没时间,二怕惹事上身,估计哪怕是日本东京国会议事堂被朝鲜扔个大浦洞导弹,日人也不会去凑热闹的。他们根本没空。饮食上亦然,国人的早、午餐时间已然充裕,至于晚上喝酒,则更是要推杯换盏到一醉方休才肯作罢,日人的早、午餐则正相反基本上是几分钟就搞定,喝酒虽也讲究一次会、二次会,但由于日人视喝酒为工作的继续,因此,喝到最后则是更加疲惫不堪,又哪有什么悠闲可言。常见一、两个日人站在车站站台上,没有下酒菜拿几个易拉罐啤酒在那里“干拉”,这若是让讲究喝酒质量的国人看见了,没准儿会笑掉大牙。中国人悠闲,君不见在不发达地区,精力旺盛的人们晚上没事干,就早早上炕悠闲的一个又一个制造小大、小二儿、小三儿、小四儿,然后把他们抚养长大,以期将来为自己养老送终。日本人不悠闲,上班匆匆、吃饭匆匆、睡觉匆匆,就连做爱,日人也是匆匆,常见铺天的性广告,有些竟是以二十分钟为基准收费的,二十分钟搞定,速战速决就不可能悠闲。日人不善理财,匆匆忙忙干一辈子,都忙着还婚贷、车贷、房贷了,到死时落得个“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国人精于理财,又有亲朋帮衬,因此,哪怕是失业个一年半载,也是小日子滋润的“胜似闲庭信步”,到死时有家产有儿女送终,这又胜过日人多矣。
中国古代曾经留下了诸如诗词、歌赋、戏曲小说等无数的灿烂文化给后世,试想哪一件不是拥有悠闲的人写出来的,若生计都顾不过来,又有哪门子的闲情逸致去弄这些,所以,张潮在《幽梦影》中说: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是之闲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谋事,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熟大于是?日人也有文化传世,譬如说俳句和歌,但却怎么也喜欢不起来,不知是不是日人不得悠闲所作之故。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讲了一个经典的闲散第一的希腊人的故事,说:一个人在鱼群如梭的海边钓鱼,钓到两条就收竿回家,外国游客问:“为什么不多钓几条?”他反问:“多钓几条干什么?”外国游客说:“多钓几条可以卖钱,然后买房、买船、开店、投资……”“然后呢?”他问,“然后你可以悠闲地晒着太阳在河边钓鱼了”外国游客说,“这我已经做到”他说。钓鱼人的这份悠闲有点透着懒散,其实,国人的悠闲也透着懒散,但人生毕竟境遇不同各有选择,辛苦成功的背后也不尽是怄意,与日人的“匆匆”人生相比,我等小民就守着这份悠闲生活又如何?(本文作者系文学爱好者)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3/5 |
|
![]() |
2025/2/19 |
|
![]() |
2025/2/18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
|
![]() |
20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