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荀子,未能如老子、孔子那样名气大,倒是实在有点可惜,因为他毕竟是总结了争鸣的百家理论成果,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之人。他,虽然是与孟子齐名的儒家大贤,但与孟子所主张的“人之初,性本善”相反,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颇有点属于“武断主义”多少有点变态那一伙的。这在当今倒是能找到不少徒子徒孙,不过,荀子的现实主义思想在当代的渗透还是很深的。
人云:“春秋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孔丘,战国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墨翟”由此足见,墨子名气之大,几不逊孔子。其实,就学术而论,孔子是传统制度的拥护者,而墨子则是一种新社会秩序的追求者,套句现代词儿,那叫孔子是保守派,墨子是改革派,孔子虽为没落贵族,但仍旧崇尚“学而优则仕”,厌恶劳动,鄙视手艺人,不辞养尊处优,又不懂军事,也不谈天道与鬼神。
而墨子则正相反,恶衣粗食、胼手胝足的苦行者形象,是其金字招牌,并以墨守而著名,把自己的理想托为“天志”,坚信是鬼神统治着人世,反对孔子擅长的音乐,认为音乐为应当禁绝的奢侈品。
老墨主张,一切道德礼俗,一切社会制度,应当是为着“天下之大利”,而不是一小阶级,一小国家的私利,此点,倒颇与现今社会主义国家的口号异曲同工。但为了“天下之大利”,老墨的做法则太过了,他认为“先天下之乐而乐”乃是大罪恶,因此,率门徒以大禹为榜样,实行极端的勤劳和节约,具体做法则是,住居茅茨不剪、木椽不斫;使用土簋土碗、食藜蕾之羹和粗高粱饭;被服夏用葛布、冬用鹿皮,与囚徒乞丐无二。自诩若非如此,则够不上禹道,够不上做墨者。“尚贤”、“尚同”、“节用”、“节祭”、“非乐”等墨子主张,被其本人及门徒发挥到了极致。只可惜,老墨的一切主张,都由其自虐式的苦修,让人望而却步,这大概也是“墨学”虽轰动一时,但终究未像“儒学”那样,成为万世“显学”的原因之一吧。不过,老墨的修炼方法,若拿到今天来用,不用说,就会被当作“邪教”而遭取缔,极端终归让人侧目嘛。
韩非子被誉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以前的法家有三大派:一派重术,所谓“术”,即人主操纵臣下的阴谋,声色不漏辨忠奸的妙算;其二重“法”,主张严刑厚赏;其三重“势”,主张人主掌握威权,使人主变成恐怖之象征,以镇压臣民百姓。
韩非子将此三派融会贯通,主张作为人主,不要怕人不忠,怕人作弊,要设法使人不能不忠,不敢作弊。崇尚其老师荀子,认为人天生是坏,天生贪利怕祸,只要把重刑设计得面面俱到,使人无可趋避,天下自然太平。他强烈反对儒家“德治”的通过爱民以博得民爱之论,认为要使人民服从,与其用爱,不如用威,人主应用君权绝对论,镇压人民、驾驭群臣和防备内奸。其事事为人主打算之术,终使其成一代法家之大名,但其虽贵为荀子学生,却只继承了荀子的“性恶”说,而没完全继承荀子的儒家思想,因此,后世对其评价,亦大打折扣,自己更落得被同为荀子门下同学的李斯因妒其才而设计使其自杀的下场。
其实,法家的下场倒是都不怎么样,商鞅变法,最后受车裂之刑而亡;即使聪明如李斯者,最后亦败于赵高计下,落了个腰斩的结果。如果用现在来打比方,今之公检法,当属法家之总称了,但公检法执法犯法再被执法的,绝不比商鞅李斯之流,略逊风骚。这好像也叫干什么吃什么吧。
其实,看诸子百家,能在当时扬名立万的成功者,可谓寥寥无几,倒是落魄者比比皆是,要不,“子”怎么能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呢?何况还“不舍昼夜”呢!至于“诸子”的主张学说被后世统治阶级以及需要者们注入新意并加以广泛利用,又岂是“诸子”当初所能料乎?由此可知,圣人当初也不知道自己是能成为圣人的,完全是在后世一不小心,就混成明星了。我辈亦当努力乎?(本文作者系文学爱好者)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3/5 |
|
![]() |
2025/2/19 |
|
![]() |
2025/2/18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
|
![]() |
20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