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政治矛盾不应影响日中经济
——访日本邮船株式会社董事长宫原耕治

日本邮船株式会社(简称“日本邮船”)是全球500强企业之一,自成立至今有120多年的历史。在过去的120多年里,日本邮船的命运和中国的命运几多交结,渊源由来已久。“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1918年赠予日本邮船的墨宝。此后的日本邮船的发展也完美地阐述了这句话,坚持全球资源共享理念,走共赢之路。7月10日,《日本新华侨报》对日本邮船株式会社董事长宫原耕治先生进行了专访。

与中国130多年以上的密切关联

《日本新华侨报》:1875年,日本邮船的前身三菱商会开通了横滨到上海的定期航线,这是日本史上首次和外国开通海上定期航线。众所周知,在中国的革命运动中,日本邮船还搭送过孙中山。可以说,日本邮船与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

宫原耕治:在大约150年前,日本还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海上小岛。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开始重视“殖产兴业”。对于岛国来说,要想振兴国家,造福国民,发展海运事业势在必行,就好像英国也是一样的。在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就迎来了这样一个时机。于是,三菱商会的创始人岩崎弥太郎开始着手发展海运事业,创建了日本邮船株式会社的前身——三菱商会。

1875年,三菱商会开通了日本史上第一条外国定期航线,连接横滨和上海。在此之前,日本只有国内海上航线,例如从北海道到大阪等等。因此,从横滨到上海定期航线的开通,对日本来说,也是非常值得纪念的壮举。日本首次开通与外国的海上定期航线,对象选定的就是中国,中国毫无疑问是日本最重要的邻国。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日本邮船的前身三菱商会就与中国结缘,130多年来密切关联。今年,是日中邦交正常化40周年。在40年前,时任日本邮船社长还曾受邀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

日本邮船和中国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之间还有很深的关系。众所周知,孙中山先生曾分别在1913年和1918年来过日本。1918年,孙中山先生在辞退了广东军政府大元帅一职后,乘坐日本邮船旗下的“信浓丸”号来日本,并且在船舱中留下了墨宝,这对日本邮船来说真是无价之宝。在二战结束前,无论是人还是物资,都要靠船只运输。那时候的船只又被叫做客货船,最底层放货物,中间船舱运乘客。在那个年代,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世界上众多知名人物都曾乘坐过我们的客货船,比如卓别林、海伦・凯勒等。

伴随着日本邮船的成长壮大,我们在世界各地都陆续开设了分公司,包括纽约、新加坡、伦敦等,但在二战前上海分公司始终是所有分公司里规模最大的。对于日本邮船株式会社来说,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离不开中国。

培养中国员工做国际化人才

《日本新华侨报》:我了解到,为了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脱颖而出,日本邮船正在加速进行软硬件两方面的建设。今后,为进一步拓展在华业务,日本邮船的首要课题是什么?

宫原耕治:日本邮船株式会社在华业务的重点是海上运送、内陆运输、仓储和其它附加服务。目前,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各种汽车零件从世界各地运输到中国。如何做到安全保管,及时运送就一直是我们的首要课题,这也是供应链最关键的环节。

对于汽车制造工厂来说,货物能不能准确及时的送到是非常重要的。汽车的组装零件由我们负责送到,组装完毕的成品汽车也会由我们承担责任,向世界各国运送。2006年,我们与中国17家汽车厂商分别签署了为期1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负责为中国汽车制造业提供全套的汽车滚装船运输业务。

日本邮船在中国市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负责从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将铁矿石原料运输到中国。我们已经同以宝钢集团为代表的中国主要铁矿企业签署了长达20年的运输合同,以20万吨级铁矿石散货船承运进口铁矿石。日本邮船株式会社虽然是日本企业,但是和中国的各大企业之间已经建立起了一种安全可靠,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

目前,日本邮船株式会社在全世界共有5.4万名员工。其中,有80%的员工都是外国人,中国员工占总体的1/10。我们今后的另一个课题,就是要努力把中国员工培养成有国际感觉的管理人才。我们组织各种研修培训活动,也让中国员工到日本来研修和接受各种职业训练,以增加他们的经验。

将促进两国青少年交流视为己任

《日本新华侨报》:现在,中日两国关系进入一种非常微妙的时期。我知道,您还担任着冈山青年会的会长。对于中日两国间的青少年交流,您有什么看法。

宫原耕治:我认为,中日两国间最大的问题,会不会是对彼此了解的不够。再加上有一部分媒体的报道总是流于表象,给日中两国带来了不必要的误会。不过,光指责媒体也于事无补,为增进相互了解,最重要的就是加强交流,我们也有责任创造更多两国青少年交流的机会。

我们都有责任为两国青少年创造交流的机会。日本邮船每年都会举办中日青少年海上之旅,让两国青少年共同在船上生活一个星期,促进彼此间相互了解,建立长期友谊。

此外,不仅仅是青少年之间要加强交流,日中两国年轻的政治家之间也应该加强交流。现在,日中两国的政治家普遍存在信任不足的问题,而且都容易受媒体影响,仅凭媒体的片面报道就盲目地下结论。

到现在为止,日本的老一辈政治家一直非常重视友好往来,他们都曾频繁地前往中国,亲自了解中国。像这样好的传统,现在日本年轻的政治家们也应该继承下去。

政治分歧不影响未来经济走向

《日本新华侨报》:现在,中日两国在政治方面出现了一些分歧,作为日本经济界的代表,您认为这是否会影响到今后的经贸合作。

宫原耕治:中日两国在政治方面的确存在一些小的分歧,就像前面说的,造成这些分歧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彼此间了解的还不够。

中国有13亿人口,日本有1亿人口,两国国民都需要稳定的收入,都渴望提高生活质量,这才是两国国民的根本愿望。两国经济界都有责任为实现这个愿望而共同努力。

同时,我希望日本政府也能够有这样的认识,从大局出发,眼光长远的看问题,加强推动FTA投资协议,简化通关手续,进一步促进两国间的经贸合作。

如果两国政治界能够更好地解决分歧,那么经济界的合作发展就会走得更远。但是,不管两国政治界如何变化,经济界都不应受其影响。

中国企业家有实力有思想

《日本新华侨报》:到目前为止,宫原先生一共去过多少次中国?对中国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宫原耕治:我已经可以说是中国的老朋友了,去过中国几十次。对中国印象最深的,自然还是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这些不仅体现在中国的书法作品和古董文物上,也体现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上。

在和中国企业家们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不仅擅长经营管理,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处世哲学。他们重视人与人的关系,守诚信,以人为本。这些都让我深受感动,并且受益匪浅。

另外,我还非常喜欢中国的美食文化和酒文化。中华料理材料丰富,制作手法多样,一种材料能变化出许多种味道来,想必这也是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的一种体现。听说最近在中国喝白酒的人越来越少了,这让我感觉挺遗憾的,中国的白酒多好啊。

为社会做贡献是企业应尽的义务

《日本新华侨报》:我们了解到,日本邮船作为物资流通行业里的龙头企业,非常注重节能环保和社会贡献。现在,中国的各大企业也开始重视社会责任,希望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经验。

宫原耕治: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日本邮船株式会社的重要使命。我们内部专门有一个企业社会责任部门,叫CRS GROUP,负责安全和环保、人权和社会贡献等。

我们的公益活动和中国也有很深的关系。比如我们出资建设了河南省洛阳市的王坪邮船中日友好希望中学、寻村日邮一中的校舍,每年还坚持帮助他们添置设备。重建了两所全新的学校,捐献钱款和书籍。在上海和大连的海事大学分别设立了奖学金和NYK特别班,为中国贫困地区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在日本邮船就业的机会。我认为,不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企业,就很难得到来自社会的信任。(摄影:吴晓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