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购房必须警惕“地面师陷阱”

从电视剧到犯罪现实

“我以为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这是大阪一名29岁不动产公司职员在被捕时说出的第一句话。

几个月前,他在咖啡馆里与一位女性顾客见面。那位女性带来一只信封,里面装着440万日元的购房定金。就在他伸手接过信封的那一刻,周围的客人纷纷起身,亮出了警察证——他成了“地面师”诈骗案的主犯之一。

所谓“地面师”,是日本社会中特有的一种诈骗形式:不法分子冒充房主或中介,通过伪造证件和虚假信息出售他人房产,骗取购房定金。这一词汇因多起轰动案件而广为人知,也常被影视作品引用。

这名年轻的公司职员正是被电视剧《地面师》误导——该剧由演员丰川悦司、绫野刚主演,描绘一群地面师虚构房产交易、骗取巨款的故事。看完剧后,他对同事说出一句关键台词:“这个我们也能干吧?”

从“帮后辈”到犯罪深渊

这位职员所在的不动产公司实行佣金制。收入不稳、背负450万日元赌债的后辈向他求助,他本想“帮一把”,却动起歪念。他拥有不动产交易师资格,熟悉手续流程,于是和后辈商量着“造一场假的买卖”。

他们在业内网站上物色目标房源——一栋位于大阪天王寺车站前17层公寓楼的空房。市价大约4000万日元,他们决定以“特价2700万”出售。为此,两人买来假手机、伪造公司宣传单,在附近投放600张传单。很快,一位母亲打来电话:她想为即将大学毕业回大阪的儿子买房。

第一次看房时,这名职员戴着假证件,自称“受房主委托管理”,又谎称“还有其他买家正在洽谈”,催促对方尽快定下。女子信以为真,先付100万日元“预订金”。

然而就在第二次会面前,她再次查看传单,发现所谓公司的营业许可号码有误,便打电话求证——对方表示公司根本没有这名员工。女子立即报警。12月14日,当两名男子在咖啡馆准备签署正式合同时,警方当场将他们逮捕。

“谢谢你们逮捕我”

面对戴上手铐的警察,这名职员竟脱口而出一句:“谢谢你们。”他后来在法庭上解释:“如果那天没被抓,我可能会一错再错。”

2024年夏天,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其缓刑,吊销不动产交易师资格,公司也将其解雇。他赔偿受害女性120万日元,包括精神损失费。妻子因无法原谅其行为,正式离婚。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反复说:“我曾经以为房地产是最讲信用的行业,现在却成了破坏信用的人。我害人,也害己。”

从案件看“信任的成本”

这起案件让不少业内人士警醒:在日本,房地产交易体系相对完善,但并非毫无漏洞。近年来,地面师类案件屡见不鲜,尤其在东京、大阪等大城市,不法分子利用无人看守的空置房、假网站和伪造证件实施诈骗。

而华侨华人群体,因语言障碍、信息不对称,更容易成为被盯上的目标。许多旅日侨胞习惯通过熟人介绍、中文广告或微信平台寻找房源,却忽视核对公司登记编号、查看不动产交易许可证的真实性。

业内律师指出,任何房产交易都应遵循“三查”:查公司、查名义、查账户。即——核查不动产中介的登记信息与许可证编号是否一致;确认房主身份、户籍及房产证原件;并确保交易账户为公司公户而非个人账户。

别让“信任”被模仿成陷阱

“我只是想帮后辈一把。”那名职员的这句话,听上去充满人情味,但在金钱诱惑前,却成为犯罪的起点。

他最终说:“如果能重新来过,我宁愿继续赚微薄的佣金,也不想再做噩梦。”

对每一位旅日华侨华人而言,这句话同样是一记警钟。无论是在大阪、东京还是名古屋,房地产市场表面繁荣,暗流也潜藏。信任是买卖的基础,却也最易被操纵。

买房可以慢一点,但验证要细一点;投资可以谨慎一点,但心要稳一点。别让一纸合同和一个笑容,成为自己一生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