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政坛的钟摆又一次摆向右侧。伴随着10月4日高市早苗当选为日本自民党总裁、10月21日被国会指定为日本第104代首相,日本政界迎来了被称作“高市色”的鲜明保守时代。高市早苗一向自称“稳健保守”,但在舆论看来,这支队伍更像一次“右急旋回”。如果说石破茂内阁是务实温和派的尾声,那么高市早苗内阁,则是一场意识形态色彩与权力算计的混合实验。笔者梳理出高市内阁的十大看点,以窥探日本政治的风向与风险。
第一看点,“高市色”浓烈:右倾政治的再启动。高市早苗内阁的最大特征,就是保守主义的全面回潮。从国防到教育、从修宪到历史观,几乎所有新阁僚都出自保守阵营,旗帜鲜明。她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强调的“爱国教育”、“强化自卫权”、“拒绝历史自虐”,如今一一体现在人事布局上。这种意识形态的强化固然能凝聚部分选民,却也让中间层和年轻人感到疏离。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高市内阁19位成员全员都是力主修改日本宪法的“修宪派”,其中还有10位是参拜过靖国神社或者是明确支持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阁僚。高市政权开局即染上浓重的“右色”,既是信念的宣示,也是风险的赌注。
第二看点,年轻化:一场“新面孔”的政治冒险。与石破茂时期的稳重阵容相比,高市选择明显年轻化的团队。新任阁僚年龄平均59.3岁,比2024年石破茂内阁启程时阁僚平均年龄63.6岁,年轻了4岁。这在日本“老派政治”中确属罕见。年轻化肯定会带来活力,但也存在经验不足的隐忧。石破茂内阁的稳健曾被批为“老态龙钟”,而高市早苗内阁的锐气,则可能演变为“新手政权”的不确定。对内是派阀的考验,对外是外交与安全议题的巨大压力。
第三看点,“五女阁僚”之梦碎: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高市早苗在竞选中承诺要启用“五名女性阁僚”,被舆论寄望为“打破自民党铁壁男权”的象征。然而名单公布时,包括她本人在内,仅三位女性入阁。舆论一片哗然。她解释称“人选难寻”,但事实是:自民党内部女性议员总数太少,难以支撑雄心。女性政治代表的贫血,揭示出自民党的结构性问题——不是不想提拔,而是根本“无女可提”。
第四看点,女性议员:稀缺政治学。数据令人尴尬。目前,自民党众议员196名中,女性仅19人;其中有“五次当选经验”的,仅12人。参议院方面,自民党101名议员中,女性议员也只有19人,当选三次的只有8人。相比之下,2001年小泉纯一郎上台时就曾启用5名女性阁僚,其中两人还是从民间聘请的。高市早苗虽然是日本自民党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却仍困在“没有梯队”的困局中——“女首相孤岛化”,正成为日本政治的现实讽刺。
第五看点,启用竞争对手:团结还是“人质政治”?高市早苗在内阁中任用部分在党总裁选举中与自己竞争过的人物。比如,让小泉进次郎担任防卫大臣,让林芳正担任总务大臣,让茂木敏充担任外务大臣。表面上,这是一种“举党团结”的象征;实质上,却是一种高明的权力术。通过“让对手入阁”,她一方面削弱了潜在反对派的独立空间,另一方面将其纳入权力体系,形成“共沉共荣”的政治人质结构。这种布局看似大度,实则是防范倒阁、稳固根基的“软封建术”。
第六看点,论功行赏:政治回报的精密分配。高市早苗新内阁中,多位核心阁僚都是在党总裁选举和国会投票中明确支持高市早苗的“功臣”,处处体现出回报逻辑。政坛讲“信义”,但也重“算计”。高市早苗让曾经推荐她成为自民党总裁选举候选人的黄川田仁志等进入内阁,就是一种政治回馈,也是一种权力再分配——让支持者获得位置,让中间派看到“忠诚有价”。在日本政治的算术中,这是最古典也最现实的一课。
第七看点,切割“黑金”:与旧安倍派保持安全距离。旧安倍派政治资金丑闻余波未平。高市早苗在组阁中明确排除涉及“黑金”的议员,尤其对旧安倍派核心成员保持谨慎距离。这一动作被视为“政治清洁工程”。然而,切割意味着失去组织支持。旧安倍派仍然在自民党内有较大的势力,高市早苗必须在“洁净形象”与“派阀现实”之间求生。她的每一步,都是踩在玻璃边缘。
第八看点,派系平衡术:无派阀首相的困境。高市早苗虽然已经成为首相,却缺乏稳固的派系后盾。石破茂之后,自民党派阀结构松动,麻生派、茂木派、森山派各自为政。她以人事分配为交换,让麻生派以及几个旧派阀的人分别入阁,就是以阁僚任命为筹码,织出一张临时的支持网。这种“以官位换忠诚”的政治工程固然灵活,却极易在危机时分崩离析。
第九看点,权力巩固逻辑:从“共治”到“共绑”。高市早苗的权力基础来自两个层面:一是保守派的意识形态共鸣,二是人事控制的技术手腕。她通过任命制度,将各派关键人物“共绑”,形成相互牵制的平衡结构——没有人能轻易倒她,因为倒阁即是自毁。然而,这种“绑架式稳定”,一旦外部压力来袭,崩盘速度也将更快。权力的粘合剂不是信任,而是恐惧。
第十看点,少数执政的阴影:站在风口浪尖的首相。尽管高市早苗新内阁气势汹汹,但现实并不乐观。自民党在众议院虽为第一大党,却远未过半;维新会只是“阁外协力”,随时可能成为“跑跑”。高市早苗虽然与维新会组成了联合政权,但自民党与维新派议员在国会中没有超过半数,仍然属于“少数执政”,其基盘远不稳固。任何一次丑闻、任何一次外交失误,都可能成为引爆点。高市早苗面对的不是稳坐的首相椅,而是随时可能翻倒的“权力跷跷板”。
从意识形态到性别政治,从派系平衡到权力缝合,高市早苗的内阁是一面镜子:它反映出日本政治在保守回潮与结构老化之间的摇摆。她或许能暂时掌控这艘右转的船,但海浪比她想象的更大。一个没有足够女性政治家储备、没有稳定多数、又押注在保守浪潮上的首相,注定要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学会在风口上走钢丝。
这不仅是高市早苗个人的政治试验,也是日本政治系统自我更新的一次极限测试。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10/7 |
|
![]() |
2025/10/4 |
|
![]() |
2025/10/4 |
|
![]() |
2025/9/6 |
|
![]() |
2025/9/6 |
|
![]() |
2025/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