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房价暴涨,怎么还有那么多人执着于一户建

“日本房子太贵了!”近几年,从媒体到个体,有关房价的讨论从来没有离开“房价”这个关键词。集英社网站在今年9月28日的报道中援引了不动产经济研究所的数据:2025年1~6月东京都23区新建公寓价格的平均价格为1亿3064万日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0%,刷新了历史最高值,甚至比新冠疫情之前的2019年实际上涨了70%。

在经历过房价起伏的日本人看来,如今的新房如同曾经的豪宅,房价让人高攀不起,于是将目光转投二手房,但水涨船高行情下,二手房同样呈现大幅上涨。2025年8月,东京都23区内面积70平方米的二手房公寓,平均价格高达1亿721万日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8%。

雪上加霜的是,随着日本银行货币宽松政策的这也让很多有刚性需求的购房者欲哭无泪——都说高不成低不就,可是在日本房产交易市场,普通工薪族想买一套房子,竟然“高低”不成。

从犹豫观望到望尘莫及,日本房价的上涨速度让人们的视线“剑走偏锋”,开始寻求公寓住宅的替代品——既能满足最基本的居住需要,又能大幅缩减购房开支,当务之急,“买得起”比“住得好”更重要。

退而求其次之下,常规扁平的公寓就“变形”为3层狭窄的一户建,物理空间的切换也成功实现房价的压缩。根据不动产情报服务公司东京KANTEI今年8月公布的测算统计,东京都内新建的狭窄一户建平均价格是7163万日元,对于大多数购房者来说,在贷款可行的情况下,这样的房价是他们心理上能够接受并且实际上也能负担的。更重要的是“在东京有房子”这样可以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同样也成为营销的标语。在首都圈车站钱,那些手拿着传单或者拍立易拉宝的房产中介销售人员,也会将这种信念传送给过往的路人。

但这并不是日本人的“虚荣”,因为他们虽然要“面子”,但更看重“里子”。狭窄一户建的土地建筑面积只有50平方米,但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并且在空间设计上独具匠心,确保了80平方米的延床面积,尽管楼梯狭窄且陡峭,但对于一家四口来说,3层的空间布局也能够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再加上一户建没有公寓所需的管理费、共益费、停车费等,所以就居住开销而言,也是极大的节约。

但同样的7000万左右的房价,在东京都只能买到狭窄一户建,而在周边县市却可以买到宽敞的公寓,为什么一定要住在东京呢?集英社网站上的这篇报道里,坦诚“揭秘”了其中的缘由——地段决定了福利。

东京都的福利全面且优厚。保育园的无偿化、每个孩子每月能拿到5000日元的“018支持”、分娩时妈妈可以领到相当于10万日元的育儿商品、私立中学的学费补助、面向大学生的海外留学费用支援……这几年,东京知事小池百合子不断改善针对育儿家庭的多方支援,在加上其他包括物价高升的现金补助,让东京和周边县在养育孩子方面产生了天壤之别。即便是荒川区率先制定政策防止此类住宅激增,但就23区整体而言,狭窄一户建的需求量仍然势不可挡。

“宁住东京三分地,不要周边一亩田”的购房理念也让狭窄一户建的市场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