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面积37.8万平方公里的日本,耕地面积不足430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1.5%,农业仅占GDP的2%,人均耕地0.52亩,是世界上耕地最紧张的国家之一。
为保护耕地并防止农地流失,日本法律严格限制农地转用,不允许随意将农田改为工厂或住宅用地。对于无人继承的农田,通常由市町村的农地中间管理机构介入,通过租赁或转让的方式,交给具备耕作能力的新务农者继续经营,以避免土地荒废。
但事实上,除了“地利”的短板,“人和”也是个问题——现有的农田已经深陷无人继承的尴尬境地。日本经济新闻在今年9月9转发了日本农林水产省首次公布的调查结果,截至今年4月,日本全国农地面积422.2万公顷,其中目前有31.7%(133.9万公顷)尚未确定继承者。该数据是基于全国1615个市町村所制定的10年后农地经营计划统计得出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17个都府县中,无人继承的农地比例超过50%,其中东京都高达89.3%(约0.2万公顷),大阪府为80.2%(约0.8万公顷);相比之下,北海道和京都府的农地继承情况相对乐观,无继承比例分别为9.4%和10.8%,但农地继承问题在全国范围内仍呈扩大趋势。
针对这种情况,日本农林大臣小泉进次郎在9月9日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政府提出对大米的增产方针,但如果不与相关部门共同面对现状,未来如果在政策上出现调整,就难以获得农民们的认同。”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日本,大米虽然缺,但更缺的是“农民”。根据2020年农林水产省的调查,日本农业工作者人数在十年间减少33.6%,仅剩136.3万人,同时平均年龄已达67.8岁,老龄化严重。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日本农业虽然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但与一般企业相比,农业往往缺乏完善的带薪休假、工时管理制度及人才培养体系;再加上农忙时节劳动强度大,全年工作量不均衡,尤其在盛夏和严冬时节户外作业环境较为艰苦,导致很多日本人难以坚持。而作为第一产业,农业比其他产业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国际形势的影响,比如近年来肥料价格因国际冲突而大幅上涨,生产成本增加,收益不稳定,在“重商轻农”的思想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内心就将自己的事业与农业进行了隔离,这就导致农村劳动力日益短缺,再加上少子化的影响,愿意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日本人可谓凤毛麟角。再加上日本社会对农村和农业都存在“重劳动、低娱乐、乡村生活不便”等负面印象,进一步降低了务农吸引力。对于多数日本年轻人来说,农业甚至都算不上失业后的“退而求其次”。
既然本国人不愿意接管,那外国人是否可以接手?关于外国人是否可继承或经营日本农地的问题,日本法律并未明文禁止。根据现行制度,非日本国籍者原则上可以继承或购买农地,但须符合一系列条件。首先,需获得当地农业委员会的许可;其次,购买者或继承人必须实际具备耕作能力,且需持续从事农业经营,既不能囤地也不能闲置;在事业继承方面,实施“第三方继承”制度。
所谓第三方继承,是指上一代农家没有继承人,或者家人没有继承农业意愿的情况下,由家族以外的人继承农家的有形、无形的资产继续事业的搭配。此外,外国技能实习生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日本农业的用工紧缺问题。不得不说,日本确实需要农业“外援”,因为还存在大量“所有者不明”的土地。根据国土资源省的统计,日本目前所有者不明的土地达到500万平方米,预计到了2040年将接近800万平方米。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未完成继承登记(65.5%),其次就是未完成住所变更登记(33.6%)。尽管政府通过农地管理、继承匹配服务、补助金制度及引进外国实习生等方式试图缓解困境,但农业劳动力萎缩和老龄化趋势仍在持续,未来是否能够通过政策、技术及国际合作等手段扭转这一局面,让我们拭目以待。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9/6 |
|
![]() |
2025/9/6 |
|
![]() |
2025/8/27 |
|
![]() |
2025/8/25 |
|
![]() |
2025/6/30 |
|
![]() |
2025/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