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视点:国家赔偿诉讼是场持久战

中国残留孤儿诉讼案5月24日在东京地方法院结审,并将于明年1月30日做出一审判决。可以说,中国残留孤儿控告日本政府、要求国家赔偿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残留孤儿虽然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但长期以来,他们依旧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依旧没有融入到日本的主流社会中去。由于日本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怠慢和无责任,残留孤儿至今还在为争取和普通日本人一样的生存权利而苦苦奋斗。

如今,广大的残留孤儿走到同一面旗帜下。他们为完成百万署名奔走在东京的大街小巷,赢得了日本广大国民的理解、同情和支持,赢得了众多媒体的热烈视线。残留孤儿的上街游行请愿、静坐示威等,震惊了日本朝野,也赢得了国会内许多有识之士的心。

需要指出的是,这场抗争,不仅仅是法庭上的较量,更是道义上的较量。残留孤儿起诉日本政府,是要争取像普通日本国民一样的生活权利。在这里,提出损害赔偿金额已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希望通过法庭斗争和政治斗争,推动国家立法来全面解决残留孤儿这个战后遗留问题。可以说,残留孤儿们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有了一个更明确的奋斗目标。这场抗争,已远远超越了经济层面的“交锋”,它是对这场非正义战争的无情控诉,更是督促日本走向“有道义”国家的一种巨大推动。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的正义要求,必将实现。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艰巨抗争,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拼搏”。残留孤儿面对的是铁板一块的官僚体制,挑战的是日本的“国家权威”。在保守政治的严峻气氛之下,日本政府要急于摆脱这个沉重历史“包裹”的内在动机是显而易见的。加上战争60多年过后的记忆“风化”,迈向法庭取得胜利的道路绝不是平坦的。再来看看日本的整个裁判制度,日本原爆受害者、原麻风病患者、“药害”事件受害者,甚至包括朝鲜绑架事件的受害者家属,他们均是在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血泪控诉和抗争历程,在获得社会广泛同情和支持之下,才迫使政府低下头来的。

如今,战争已经过去60多年,受害的当事人也在慢慢老去,希望问题尽快得以解决的迫切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容易产生急躁的心情,这是中国残留孤儿在抗争中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国赔诉讼”中,获得日本国民的普遍理解和支持,这点必不可少。而这恰恰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漫长过程,需要有一种愚公移山的“韧”的精神。

残留孤儿是架构中日两国民间友好交流的重要桥梁,在这场抗争中,广大的残留孤儿还要充分展示自身独特的、别人难以替代的存在价值。要让日本的普通国民了解到,残留孤儿不是日本社会的“包袱”,而是和日本国民一样,也在积极地为日本社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当残留孤儿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一面获得日本社会的普遍认同时,那么,就可以在法庭抗争中站在更为有力的起跑线上。要实现这一点,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

风雨兼程从头越,毫无疑问,国家赔偿诉讼将是一场持久战,但胜利会永远站在正义的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