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午,兜町——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日本东京金融街。当日本华人房地产公司——YAK控股株式会社的掌门人水神怜良在东证交易所一楼大厅用木槌撞出铜钟的第一声清响后,全场伴随着掌声沸腾起来。那一刻,作为在日本百年东证上市的第一家华人房地产企业,水神怜良的心中或许是平静如水,波澜不惊;或许是激动不已,卷起万丈狂澜。而这沸腾的背后,徐徐展开的是二十载春秋里,一位华侨商人用脚步丈量出的山河图卷。
地下室里升起的星火
日本福冈的夜雨曾打湿过水神怜良的衣襟。2003年那个潮湿的秋天,他与一位南亚留学生分摊房租的地下室里渗着海风的咸涩,床板与课桌的界限在打工日志里模糊成线。但是,地下室里升腾起的那丛“求居”星火,已经燃烧起来。
其后,位于日本京都的立命馆大学的樱花开了又谢,水神怜良却在自己学业的照片里收藏下更深的渴念——那些奔波于便利店、居酒屋、拉面店的昼夜,那些在电车摇摇晃晃的灯光下啃食冷饭团的黄昏,都凝成他日后丈量东京不动产的准星。
规则的裂隙与重构
作为日本立命馆大学经营管理学院的高材生,水神怜良自然是不愁就业的。还没走出立命馆大学的大门,他已经接到总部位于东京的一家行业龙头企业的“内定通知”。读名校,进名企,按部就班地熬年资,水神怜良面前铺展出一条标准的日式成功之路。
全身涌动着华侨创业血液的水神怜良并不安分,他不愿意在日本商企界“年功序列”的墙下放身躺平。2005年,当日本政府颁布“观光立国”的政策时,他嗅到了土地深处涌动的热流。当同行们还在计算钢筋水泥的价差,水神怜良已经把目光投向人口迁徙的潮汐。那些融资难题,那些被上司否决的观光项目计划书,最终都化作他创业蓝图上的注脚。而大量市场调查的背后,特别是掌握东京不动产的一手资源和数据,让他萌生创业的念头。
安居梦的重量
“想在日本落脚安家,就找YAK啊。”如今这句已经在日本华侨华人圈内心照不宣的暗语,藏着多少异乡人的悲欢。当年,水神怜良目睹同胞因为国籍和户籍壁垒被拒于日本金融机构的房贷门外,他办公室的灯光总比涩谷的霓虹灯熄得更晚。那些积压的购房咨询单,那些在银行与中介间往返的脚印,渐渐垒砌成连接中日两国金融的桥梁。水神怜良深知,每个在合同上落笔的中国人,都会在异国土地上种下一株故园的梅。
钟声里的山河
上市钟响的这一日,水神怜良站在东证舞台中央,西装口袋里揣着两张泛黄照片。一张是立命馆大学青涩的留学生,一张是地下室里与室友分食泡面的剪影。台下掌声如潮,他耳畔却响起福冈海风的呼啸,看见京都短途旅行中那片未曾细赏的枫叶。这钟声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号角——当YAK控股将年利润的1%注入公益资金池,当水神怜良规划着向教育产业链延伸的蓝图,他正以侨商的方式,续写着“修齐治平”的古老命题。
值得一书的是,水神怜良所在的不动产企业三年前就已经启动上市的准备工作,一千多个日夜矢志不渝的冲刺,曾有过多少全力以赴、悲欣交集、千钧一发的瞬间,不过,喜欢高潮迭起传奇剧情的读者,可能很难在他身上找到话题点。水神怜良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健,扎实。
业务范围持续扩容,员工数量不断增加,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的建设,被摆在重要位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工作中,水神怜良从不搞“一言堂”。不管是创业之初员工缺少经验,还是事业逐渐壮大后下属犯了错误,比起直接反馈结果、宣泄情绪,他更习惯用平和的态度循循善诱。因为在他看来,管理层不是高高在上发号指令的木偶,而是为后辈员工做好服务、推动项目进程的轴承。
今天的YAK控股,已经从一家房地产中介,发展成业务涵盖租赁管理、民宿运营、房贷代理、资产并购、企业出海、旅游考察等方向的综合服务型企业。它的成功上市,在日本固若金汤的商业社会为华侨华人赢得一席。但,YAK控股的社会责任和发展成就,不止于此。水神怜良提议,将整个集团年盈利额的1%放入资金池,专门用于支援公益事业。
从租借一间地下室,到上市东证交易所,这条路水神怜良整整走了二十年。如今他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东京湾的潮水依旧奔流,却再难淹没那些怀揣“安居梦”的脚步。这声钟响,不仅叩开了日本资本市场的大门,更在异国商界竖起一座无形的灯塔:证明华人企业既能深耕传统行业,也可以成为连接中日经济的摆渡人。
现在,站在日本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水神怜良感到自己的身后又多了一份责任,那就是在日华企要助力日本华人融入日本社会、实现经济发展、推动中日经济交流。
当汹涌澎湃的全球游客潮再次涌入东京,他们或许会在某处街角,遇见YAK控股旗下民居里飘出的中国茶香——那是属于新时代的破冰之歌,在钢筋森林里生生不息。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6/30 |
|
![]() |
2025/6/10 |
|
![]() |
2025/6/10 |
|
![]() |
2025/6/4 |
|
![]() |
2025/5/25 |
|
![]() |
2025/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