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连续三天输血31万亿日元

3月16日,日本央行两度出手共向货币市场注入5万亿日元资金,以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及结算需要。这是日本央行连续第三天宣布通过紧急注资。至此,大地震后日本央行累计向市场注入31万亿日元资金,创历史最大规模。

专家认为,注资举动是灾后稳定金融市场的正常应急措施,未来可能还会继续,不会使亚太区产生流动性过剩。

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首席投资策略师浦永灏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样的大规模注资是必须采取的行动,不会带来流动性过剩问题。日本央行主要通过短期票据操作,到期就可以收回,不会造成货币泛滥问题。而且日本现在还处在通缩之中,地震之后日本的通缩压力进一步加大,因此注入资金也是为了缓解通缩,离货币过多的通胀情况还有很远的距离。

渣打银行认为,如果日本央行不这样大规模注资,流动性立即会出现问题。如果资金紧张情况不能得到完全缓解,不排除还要继续注资。

荷兰国际集团(ING)认为日本需要宽松的货币及财政政策,但日本央行目前宣布的注资规模还算不上很大。

对于未来流动性是否进入亚太区市场,专家都认为可能性不大。因为亚太区其他市场交易货币是以美元为主,日本央行注资对流动性影响不大。

事实上目前资金不是从日本流出,而是出现回流现象。国际现货金接连两天走低,金价跌破1400美元。有分析指出,尽管市场避险情绪升温,但亚太股市下滑,投资者锁定金市盈利以弥补损失,特别是日本散户或会抛售黄金以筹集现金。而日本保险公司也可能变现外国资产并回购日元,以便为地震保险给付提供资金。摩根大通最新报告指出,如此重大的自然灾害使日本投资者的风险承受程度必然降低。因此,日元将成为相对较强的货币,未来数月可能会出现针对外国资产的外汇对冲及为弥补地震损失而进行的外国资产出售。日元在未来几个月升值的可能性已经增加。

大地震发生前,日本政府的债务水平也令人担心。目前日本公共债务已占到GDP的2倍左右,而大地震之后,日本政府必然追加财政预算,这必将令日本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不过日本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过去国债的95%主要靠国内投资者解决。这与美国有根本的不同。预计日本可能会靠债务货币化(印钞票)来把成本社会化,那么长期盘踞日本的通缩,甚至有可能转化为通胀,这时日元则可能贬值。

从目前情况来看,日本地震主要通过出口和进口等实体经济渠道给世界经济带来影响。在金融市场上,日本的国债收益率有望上行,同时日元对美元汇率存在继续走强的可能。一旦这种情况出现,很可能会引发全球资金流向日本来购买日本债券,全球金融市场投资偏好会有一定改变,进一步加剧其他金融市场短期内的下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