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外联谊会六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在南京召开

暮秋时节的中国江苏省会南京,梧桐叶正染上一层淡金。在这样的日子里,一场关于“桥”的聚会,于古都悄然举行。这座桥,看不见实实在在的砖石钢索,却是跨越重洋;这座桥,看起来不通行车马,只联通人心——这便是江苏省海外联谊会11月13日举办的六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

会场之内,是160余张来自港澳台、海外与内地的面孔,汇聚成一片温暖的海洋。会议桌旁,思想的涓流正汇入同一片河床。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顾万峰出席会议并讲话,副会长徐开信作江苏省海外联谊会2025年度工作报告,副会长李卫华就人事安排方案进行说明,副会长宋琦主持会议。

过去一年,江苏省海外联谊会高擎爱国主义的旗帜,在服务大局与深化合作的航道上,破浪前行。从促进人心回归到服务高质量发展,每一项工作的背后,都是无数封越洋信件、无数次握手洽谈、无数份落地项目所编织的情感与事业之网。

如果将坚定的理想信念比作必须坚守的“根”脉,将璀璨的中华文化视为必须铸就的“魂”魄,那么伟大的民族复兴,便是所有海内外儿女共同汇聚的“梦”想。这“根”、“魂”、“梦”的脉络,成为贯穿本次会议的灵魂主线,它让宏大的叙事找到了情感的落点。

会议审议通过的工作报告与方案,是过去一年的扎实注脚,也是面向未来的行动蓝图。而当苏州、南通、宿迁的代表依次起身,当港澳台、海外理事的乡音在会场响起,人们便能清晰地听见,这根“纽带”正在如何有力地搏动。它链接着长江两岸的创新热土,也维系着大洋彼岸的游子乡愁。

会议的尾声,并非句号,而是两个充满意味的冒号。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所作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专题报告,如同一扇窗口,让与会者窥见江苏乃至中国奔涌向前的未来浪潮。随后,代表们分赴无锡、镇江考察,将会议的共识带入烟波浩渺的太湖之滨与底蕴深厚的西津古渡,在现实的土壤中,探寻合作的全新可能。

这场会议,仿佛一个精妙的隐喻。它商讨的是如何更好地“走出去”与“请进来”,而其本身,就是一座正在运转的、充满活力的桥梁。它让世界看见一个开放的江苏,一个奋进的中国,正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与所有愿意同行的你和我,携手共赴下一段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