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国土辽阔的中国,被称为“岛国”的日本国土面积仅为中国面积的4%,而且地形主要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占据了全国面积的70%,真正适合建房居住的面积只有4%,人均居住面积大约32.9平方米。在“一极化”焦点的东京,机会多虽多,资源最丰富,但生活成本也最高,寸土寸金之下,住在哪里就成了大问题。
理论上,政府秉承福祉均匀的原则,在东京都内任何一个地方居住,生活条件应该是相差无几,但随着大批外国人年过一年地涌入,年复一年地筛选,东京都内也有了外国人心仪的“部落”。
乐待不动产投资新闻在今年7月9日转发了一组来自东京都政府的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1月1日,居住在东京的外国人大约72万1223人,23区内居住人数为60万5000人,前者占总人口的5.1%,后者占总人口的6.1%。相比于2000年的数据统计,25年时间内居住东京的外国人数量增加了2.5倍。在这些外国人群体中,以中国籍为最多,人数多达24万5215人,占外国人人口比例40.5%,其次是韩国籍(12.6%),尼泊尔籍和越南籍外国人近年来增加显著,相反美国和英国等欧美国家的外国人数量平稳,没有明显的增加。
这些外国人在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工作领域等方面与日本人有所不同,因此在居住地上,也呈现了自己的喜好。
根据东京都2025年发布的《区市町村别国籍・地域别外国人人口》显示,外国人比例最高的前五区分别是新宿区(13.5%)、江户川区(11.8%)、荒川区(10.5%)、台东区(9.1%)以及北区(8.7%)。世田谷区、练马区、杉并区、目黑区、品川区占比较少。
如果细分外国人的国籍和居住的东京区域,不难发现他们也存在地域性倾向。比如中国人和韩国人普遍居住在新宿区、足立区、江户川区、板桥区等。近几年大量移居的尼泊尔人主要生活在大田区和新宿区,其次是中野区和杉并区,原因是杉并区的阿佐谷开设了一所面向尼泊尔人的日本国际学校,成为他们心目中的“梧桐树”。印度人大多居住在江户川区和江东区,那里的印度料理也是最有名的。
东京23区各有特点,吸引外国人定居的因素也不一而同。比如大田区离羽田机场很近,也是工厂多的区域,这里聚集了很多从事建筑类行业的尼泊尔人;居住在江户川区的印度人中,也有很多在大手町的金融机构从事IT行业的精英阶层,但房租亲民且通勤便利让他们选择生活成本相对较低的江户川区。东京湾地区建设的高级塔楼公寓吸引了中国富裕层的投资,像中央区这样的地带,中国人比例就达到53%;另外,作为教育区而闻名的文京区也开始有很多中国人居住,中国人比例也达到了55%。综合来说,交通便利、房租适宜、教育资源优厚,是外国人选择居住地域的主要考虑因素。
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对于各国外国人汇集的东京来说,“江湖”的问题格外复杂,最显著的就是生活习惯与当地规则的冲突。比如夜间噪音就是各地政府收到投诉最多的问题之一,不论是大音量的音乐外放,还是扎堆聊天的喧闹,甚至有外国人一边走路一边外放手机视频,或者在楼内走廊间拨打电话,这些噪音干扰让很多日本人难以忍受。另外,垃圾不分类或者私自搬运粗大垃圾,以及随意饲养宠物造成的粪便排泄问题,也一个很困扰的问题。
这些看似细节的矛盾,会因为某些国家的外国人的集中居住而格外凸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川口市医院库尔德人骚乱,该事件也成为了日本社会对库尔德移民不满情绪的集中爆发点。
此外,某个国家的移民群体如果过于集中生活,会因为所谓的“抱团取暖”而形成“区域风气”,这对于当地日本民众而言,存在治安保障和文化侵袭等方面的不安全感。因此,如何疏导外国人的分散居住,也是未来日本对待外国人共生的课题之一。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10/7 |
|
![]() |
2025/10/4 |
|
![]() |
2025/10/4 |
|
![]() |
2025/9/6 |
|
![]() |
2025/9/6 |
|
![]() |
2025/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