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德外长会晤成为搅动地区局势的“危险棋局”

8月18日,日本外相岩屋毅与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在东京举行第一次战略对话,双方围绕俄乌冲突、印太安全、经济安保等议题达成多项共识。

安全合作:从“欧洲中心”到“印太扩张”的危险转向

德日双方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确认团结应对”,本质是将欧洲安全危机与亚太安全议题强行挂钩,为两国在印太的军事扩张寻找借口。岩屋毅所谓“欧洲及大西洋与印度太平洋密不可分”的论调,暴露了日本试图将北约势力引入亚太的野心;而瓦德富尔以“台湾海峡、东海及南海事态升级”为幌子,强调派遣德军的重要性,更是将德国从“欧洲防务自主”的承诺中抽离,转向配合美国“印太战略”的轨道。

这种转向绝非偶然。近年来,日本通过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大幅增加防卫预算、发展“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已彻底突破“专守防卫”原则;德国则以“时代转折”为名,设立1000亿欧元国防基金,并首次向亚太派遣军舰。德日的安全合作,从欧洲防务延伸至印太军事部署,标志着两国正从二战战败国的“和平约束”中挣脱,向全球性军事扩张迈进。

 

经济安保:从“市场逻辑”到“阵营割裂”的恶性循环

德日商定强化半导体和重要矿物供应链韧性,看似是经济合作,实则是以“经济安保”为名构建排他性小圈子。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因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遭受严重冲击,而德日却试图通过“经济安保磋商”将关键技术、原材料和市场分割为“西方阵营”与“非西方阵营”,这种逆全球化行径不仅无法解决供应链脆弱性问题,反而会加剧分裂与对抗。

更值得警惕的是,德日将经济安保与军事安全深度绑定。日本近年来频繁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德国也以“人权”为借口将部分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此次德日合作,无疑会为这种“经济胁迫”行为提供更多工具,最终损害的是全球产业分工的共同利益。

亚太警示:和平稳定不容阵营对抗的肆意破坏

从日本拉拢北约国家设立联络处,到德国军舰频繁穿越南海;从德日参与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到此次外长战略对话,亚太地区正被一步步推向“新冷战”的边缘。

亚太的和平稳定,是地区国家共同发展的基石,绝不容许任何外部势力以“安全合作”为名肆意破坏。德日若继续执迷不悟,不仅将重蹈历史覆辙,更会成为亚太乃至全球和平的“麻烦制造者”。

历史已经证明,阵营对抗没有赢家,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德日两国应摒弃冷战思维,停止在亚太地区制造分裂与对抗,切实回归和平发展的正确轨道。国际社会也应共同发声,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新冷战”图谋,维护亚太地区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