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透析:日本捕鲸与大国欲望

同往年一样,日本又在举着“科学研究”的旗号捕鲸。自1986年世界上商业捕鲸禁令颁布以来,共有近3万头鲸丧命于所谓的“科学捕鲸”。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凶手”就是日本。

一旦捕鲸受指责,日本总爱搬出“文化传统”作挡箭牌。其实,媒体调查,捕鲸在日本并没有广泛民意基础。大部分日本人没有吃过鲸肉,只有10%的人支持捕鲸,不到20%的人认为停止捕鲸会破坏日本的文化。至于经济方面,日本媒体算过一笔账,捕鲸业获利约1500万美元,这对于日本经济,不过九牛一毛。

为了让民众接受鲸肉文化,日本政府每年投入逾500万美元在学校和公共场合推广食用鲸肉。这样的教育场景也许能说明食鲸文化的“灌输性”——小学生聚集在学校礼堂,听着鲸专家的讲座,当然讲座并非是保护鲸类,每个孩子面前都放着一盒油炸鲸肉和一本烹饪鲸肉的宣传册。老师鼓励学生大胆把鲸肉放进嘴里——和着美味入口,所谓文化似乎也就顺理成章。

在“制造”这种食鲸文化的同时,还有一个理念也铺垫好了——占有全球海洋资源是日本的权利。而且除了文化灌输,日本更斥巨资为捕鲸寻求“科学依据”。日本的鲸豚类研究所运作资金7300万美元,不断发表“科学”报告,以证明鲸类已经恢复到了必须捕杀利用的地步。

当然,有了“科学理由”和“公众文化”还不够,捕鲸名正言顺的关键是获得足够的国际社会支持票。这时候日本的金钱外交就“大显身手”了。在以日本为代表的捕鲸大国的“努力”下,到2006年,日本公布的支持捕鲸国已经达到34个。甚至导致当年6月的国际捕鲸委员会年会,竟以微弱多数通过一项支持恢复商业捕鲸的议案。更有日本渔业官员坦言:以国家资助方式达到目的无可厚非,使用海外援助计划“确保日本的地位”也很正常。

由此而看,日本捕鲸之意恐怕不在鲸,而在希望拼凑一个日本主导、附和日本立场的投票国集团,冲击国际公约,以施加日本的影响力。如此,日本捕鲸的背后,恐怕不是科学研究,也非鲸肉文化,而是日益膨胀的“大国欲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