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日本在华留学生,著名专栏作家加藤嘉一在中国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举行了他的新作《中国的逻辑》的新书发布会,主题是“灾害无国界,观察日本,反观中国”。他与北大学生们畅谈包括政治、教育等诸多中国问题。他表示,自己不是什么‘中国通’,只是一个关注中国的草根观察者。
刚从日本地震重灾区“体验”归来的加藤嘉一在发布会的现场向大家讲述“如何寻找震后幸福感”,透过日本的灾害谈及中国的现状与“幸福感”的归属问题。他认为在灾害面前无国界,透过灾难的背后,从零开始重建家园,人类要有决心和战略。
此外,加藤嘉一对于新作《中国的逻辑》表示,自己没想到自己对中国“说三说四”的文字能出版,“这就是一个奇迹。一个外国人能在中国主流、非主流媒体上发表文章,这就是中国的进步。”他在书的“自序”里也写道:“中国的‘意见市场’开始接受外国人说话了,这是较大的进步。像我这样以批评为谋生工具的人,也没有被排除。能够相逢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我是幸运的。”
不过, 加藤嘉一也直言,“怎么说比说什么重要。我到央视、凤凰卫视做直播节目,评论前没有编导会告诉我应该怎么说,说什么。其实我知道度在哪儿。中国的年轻人热爱抱怨,我能从中了解很多东西,但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有意思的是,在昨日演讲现场,由于有微博直播,加藤嘉一在谈到某些话题时,立马打住说,“网络直播就不说了。”
在加藤嘉一看来,对中国来说,“观察与反观是互动的”。不过,他说,“我不算什么,只是关注中国的草根观察者,不是什么‘中国通’。”对未来的发展,他说,“我从没高估过自己。我还很自卑,很多事情没有做好。但无论以后做什么,中国是我重要的观察对象。而用中文表达也是我一辈子的事情。”
席间,北大学子纷纷向这位“师兄”提问,切磋交流,现场气氛由此升温。对于北大,加藤嘉一表示:“与师弟师妹的沟通才是生产力!回想8年前,什么也不是的我从零开始走进北大。北大始终给我的是理解与宽容,机会与目标。我将抱着感恩之心把这本新作《中国的逻辑》赠送给母校北大。我一定奔跑到底,以便无愧于北大毕业生,有一天能自豪说‘我是北大人’。”
发布会结束后,加藤嘉一赠送媒体自己的名片,上面只有简单的4个毛笔字“加藤嘉一”。他希望大家记住的是“加藤嘉一”四个字,而不是纷纷流传的“日本韩寒(韩寒腾讯博客)”、“草根鲁迅 ”“现代遣唐使”等等头衔。
从不懂中文,再到推出中国观察的书,今年27岁的加藤嘉一这几年的成就让人刮目相看。此前的《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中国,我误解你了吗?》和《以谁为师?—一个日本80后对中日关系的观察与思考》都聚焦中国或中日关系。在新书《中国的逻辑》中,他关注奥数、服务、蜗居、红包,甚至包括语文教学改革。这些文章,是加藤嘉一2008年以来所写中国社会观察文字的结集。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6/30 |
|
![]() |
2025/6/30 |
|
![]() |
2025/6/10 |
|
![]() |
2025/6/10 |
|
![]() |
2025/6/4 |
|
![]() |
2025/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