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刷到一个小视频,才知道离我北京住处近在咫尺的地方,居然有一个热闹的乡下大集。视频上赶集者人山人海,所售商品琳琅满目,还有卖肉夹馍、板面等的小吃摊,看上去人气极旺。我从网上查了一下有关信息,大集逢农历一、六举行,于是在第一个和我时间相遇的逢集日,便迫不及待地赶了过去。
大集设在某农场的一片洼地里,四周全是菜田。沿一条土坡走下去,便是卖家密密麻麻就地搭起的各色帐篷。大集上所售商品,既有服装布料,也有锅碗瓢盆,既有茶叶烤烟,也有酱油香醋……但卖得最多的,是各种蔬菜和时令水果。询问了一下价格,确实比我常去的那家超市便宜很多。我随着人群转悠大半天,最后吃了一个肉夹馍,买了5元一堆的青椒和一袋桃子。肉夹馍用的是金丝酥饼而非白吉馍,属于潼关一带的做法,和我从小时候习惯了的家乡风味有所不同,但味道也很不错。而买回去的青椒和桃子,由于量太大而我自炊而食的机会又不是很多,没几天就烂掉了……大集上的蔬菜几乎都是论堆论捆而卖的,其实更多的购买者不是开餐馆的店主,就是家里人口众多的顾客,这种售卖方式并不适合我这样用量很少的人。但从那天之后,我几乎每次逢集都会去赶。有时会买一点水果,有时会吃一份小吃,但更多的时候,只是随着人流到处转转看看,然后便空手而归了。
又一个逢集日的早晨,天上却下起了雨,淅淅沥沥,时大时小。我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打着雨伞去赶集了。通往大集洼地的那两条土路,不少处都聚积了黄色的泥水,变得泥泞不堪。和我一样的赶集者寥寥无几,都小心翼翼地在泥地上艰难行进。看到他们手中的大袋子,我忽然感到自己十分可笑:别人赶集各有目的,而我似乎只是为赶集而赶集。那天因为下雨,摆摊者和客人都比平日明显减少。我撑伞转了一圈,本来打算买半只西瓜,但卖瓜者说今天没什么客人,切了不好买,所以只是整只出售。于是我便什么也没有买,两手空空地又回去了。
走到农场大门的时候,遇一老妪拉着买菜小车进来。她看了看我身后泥泞的道路,表情明显有些犹豫。老妪问我:“今天人多吗?”我说:“人不多,但东西似乎很全,平日能买到的,应该全有。”老妪最终还是作罢了,她说:“这里土道一下雨就这样,太不好走了。”
出了大门,老妪边走边和我聊天。她说附近还有一个大集,不但比这里规模大,价格低,而且还是每天都有。她见我一无所知,便告诉我从这里坐哪路车,过几站在哪里下,下了车怎么走,详细周到,不厌其烦。其实好几次我都想中途打断,但老妪的热情友好让我却住了口,一直听她说完后才表达了谢意。
后来我了解了一下,老妪所说的那个大集其实也很近,步行可抵,但迄今为止我一次都没有去过。在我的印象中,儿时在乡下,大集都是逢固定日子才有。每个月也就那么几次,而且都是设在遥远的街镇。那个时候去赶集,三五个儿时玩伴,往往会攥着大人给的仅有的几毛钱,满心喜悦地沿乡村小路奔赴远方。那里不仅有寂寞童年中难得的热闹,更有许多让人垂涎三尺的诱人美食。如果集市每天都有,那还有个什么赶头?
我总算明白,自己现在之所以如此热衷于赶集,其实不过是混迹人群的一个假冒顾客。我不是真的在赶眼前的大集,而只是藉此重温已经在岁月中被淡忘的儿时记忆……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6/30 |
|
![]() |
2025/6/30 |
|
![]() |
2025/6/10 |
|
![]() |
2025/6/10 |
|
![]() |
2025/6/4 |
|
![]() |
2025/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