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战后以来日美之间的特殊关系,美国国内政局对日本国内政局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美国的民主党执政时期,日本的政权大多带有稳健保守的色彩(比如,吉田茂、池田勇人、大平正芳、村山富市、桥本龙太郎等);而在美国的保守党执政时期,日本的内阁大多带有鹰派保守的色彩(比如,岸信介、佐藤荣作、中曾根康弘、小泉纯一郎等)。
不管是稳健保守政权还是鹰派保守政权,双方都重视对美关系和日美同盟,但在对华政策上,前者比较注意对美对华关系的平衡,既重视对美关系也重视对华关系(但吉田茂是一个例外);后者则倾向对美一边倒,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亲”美“疏”中,但中曾根康弘是一个例外。
在当今的布什政权内部,存在着新保守主义路线与国际协调路线的对立。在美国新保守主义势力占上风时期,前任首相小泉采取了积极追随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对美一边倒”政策,其热心程度超过了此前下台的英国首相布莱尔,导致日本“比英国还英国”(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基本主张就是要使日本成为“远东的英国”),促使日美同盟进入了“历史上最佳境界”,小泉与布什之间形成“蜜月外交”关系,这也是美国共和党政权与日本右翼鹰派政权遥相呼应、日美两国保守主义势力联合的“蜜月时期”。
安倍首相上台后,日美蜜月有所降温。2007年5月安倍的华盛顿访问“在表面上似乎受到了布什总统的欢迎,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未享受到国宾待遇,实际上遭到了冷遇”。在安倍访美之前,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通过了慰安妇问题决议。美国的《纽约时报》称安倍是“危险的国家主义者”。面对日美关系的种种龃龉,安倍仍决定延长自卫队在伊拉克为美军执行空运任务的期限,继续支持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积极谋求修改宪法第九条,以便使日本的武装力量能合法地“与美军一起作战”。总的来说,安倍的内外政策仍然继承了与布什政权中的新保守主义相呼应的小泉鹰派保守政策的衣钵。
在这次参议院选举之前,虽然安倍曾主张以修宪问题作为选举的“争点”,但由于养老金管理混乱问题被民主党揭发出来,引起了广大国民的极大不安,迫使安倍不得不几乎全力地应对养老金问题,在野党借此对小泉—安倍的追随美国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展开了激烈的批评。与此同时,安倍利用议席数字优势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行通过主要由自民党提出的法案,令日本媒体隐隐感到一种对民主政治来说“危险的倾向”。
对外政策没有成为这次参议院选举的重要“争点”。被伊拉克问题搞得焦头烂额的布什总统为了国内政治需要,“不想看到办公桌上再出现有关朝鲜问题的文件”,其幕僚心领神会,积极推动美朝直接对话,推动朝核问题解决,实际上把日本甩在一边,被日本一些人评论为是“又一次越顶外交”,“意味着安倍对朝外交的失败”。朝鲜问题的缓和使安倍失去了一张重要的“鹰牌”,因为他在去年10月众议院补选获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朝核威胁”感到不安的大批民众投了支持自民党的票。
美国将于2008年11月举行大选,估计持续了8年的共和党布什政权十分可能被民主党政权所取代,即使共和党人赢得选举,也将采取与布什政权的新保守主义有很大不同的政策。这种趋势必将对日本的政局发生影响。某些右翼评论家甚至惊呼,如果2007年12月韩国总统选举、2008年台湾“总统”选举、2008年美国总选举都出现不利于日本鹰派保守势力的结果,日本将陷入“2008年危机”。当然,他们所说的“危机”准确地说应该是日本鹰派保守政治的“危机”,对于日本国家利益来说并不存在危机。
(本文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3/5 |
|
![]() |
2025/2/19 |
|
![]() |
2025/2/18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
|
![]() |
20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