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漫话:一个没有小泉的日本

日本参议院选举揭晓,结果,执政的自民党以惨败收场。

针对这次参议院选举,日本自民党选情低迷的原因分析,有人认为是自民党内阁员所产生的弊端层出不穷,让安倍疲于奔命,而无法好好打选战;也有人认为是安倍内阁在国民年金问题上的突槌,让日本人民害怕无法领到退休金,而质疑自民党的危机处理能力;更有人认为是安倍迟迟无法继续小泉的构造改革政策,特别是在消费税的问题上,让日本人民怀疑安倍本身的执政能力,更让日本人民觉得小泉实在是所托非人。笔者却认为以上的因素只是表层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小泉。

这话怎么说呢?首先,以安倍经济表现来看,现今日本2.2%的经济成长率与4%的总体失业率,比起过去小泉时代平均1%的经济成长率与5.4%的总体失业率,实在是好太多了;其次在安倍内阁阁员操守的问题,与过去小泉时期加藤纮一和铃木宗男等政治丑闻比起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最后安倍在国民年金问题的处理上,比起过去小泉时期农水大臣武部勤的狂牛症事件,实在是好太多了。只是日本在过去小泉的时代,只要小泉打着“日本要迈向正常国家”的大旗与口号,这些所谓“枝尾末节”的问题,对日本人民来说,其实早就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了。那么为何最近这些在过去小泉时代被认为是“枝尾末节”的问题,现在却反而成为压倒安倍政权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首要原因便在于日本人民对“正常国家”口号出现弹性疲乏的现象。就好像一个病人在施打麻药一样,醒来之后却发现原来身上的伤口是那么痛。安倍是小泉的最佳接班人,也是小泉“正常国家政策”最忠诚的执行者,只是安倍并不是小泉,欠缺小泉的个人魅力,因此安倍虽然延续小泉的“国家正常化”路线,却反而让安倍的支持度像溜滑梯般的向下滑。

其次是安倍欠缺小泉在日本民间“神格化”的形象。上任以来便饱受低民意支持所苦的安倍,原本以为只要落实小泉“国家正常化”的路线与主张,修改宪法第九条,进一步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自卫队升格为自卫军,便能够延续自民党政权于不坠,但是后来却发现日本人民已经不再关注这些打高空的议题,转而关心起实际民生的经济问题,安倍这才赫然发现小泉在日本人民心中“神格化”的形象,原来是不可取代的,并非只是留小泉式性格的发型,打扮成“小泉流”就可以成为小泉。

最后则是日本人极度崇强的文化特性。从过去以来,日本这个习惯过着团体生活的国家,是需要一个具有强势“克里斯玛”(charismatic)领袖的政治人物来引导国家的方向。二战后,日本历任首相给外界一直是唯唯诺诺的形象,而好不容易出现像小泉这样说到做到的政治人物,这也是小泉执政六年,虽然让日本与周边国家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小泉在日本民间仍然享有高人气的主要原因。

总之,这次参议院选举惨败之后,其实我们并不关心安倍政权还能撑多久,也不在意自民党是否还能够继续执政。我们最关心的是:一个没有小泉的日本,未来到底会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