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透析:日本企业超越美国型经营模式

1991年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日本的大部分政府官员、企业经营者和学者都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日本型经营模式失败了。换言之,人们开始对政府指导下的经济模式、政府与企业间的密切关系、终身雇用制等这些给日本带来成功的机制产生怀疑。日本的改革者主张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的做法,即主张政府放宽对经济的管理,企业切断与员工、银行、供应商以及贸易对象的长期合作关系。

在日本经济衰落而美国经济复苏之际,美国政府人士和学者不再把日本作为榜样,日本的领导人却开始把美国作为榜样。日本政府开始信奉民营化和放宽限制,民间部门也开始推崇美国式的做法,包括经营的灵活性以及以公司股东为核心的经营方式。

但是,当日本向美国式经济模式迈进时,政府相关人士和企业经营者在经过周密的考虑后,并没有放弃现存的制度,而是选择了修正和完善现行模式的改革方式。

在“失去的10年”里,日本经济的体制被削弱了。在企业层面上,经济的弱化增大了削减成本的压力。但当日本企业开始认真地削减成本时,往往只是有限度地解雇人员、弱化与主要出资银行以及供应商的关系。其结果是,日本企业并没有完全切断旧的关系,而是就伙伴关系附加了许多新的条件。

“新的日本型经营模式”至少在三个方面与老模式有所不同。其一是,日本企业在确立伙伴关系时,比以往更加苛刻和慎重了。说得更具体一些,也就是由过去的长期、稳定、单纯的关系转为更加注意成本和利润的合理型关系。

其二是,过去那种适用于所有领域的均一化模式不复存在了。

其三是,日本企业比以往更加开放了。在企业的经营方面,更多地开始吸收外国的东西,更多地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商业做法。其表现之一就是来自外国的投资增加了,特别是来自海外的直接投资或并购增加。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大变化。从整体上看,海外进入日本市场比以往更加容易了。

日本型与美国型经营模式各有短长,扬长避短的做法不失为明智的选择。日本型经营模式的长处是企业更重视与员工的长期稳定关系,也就是说更尊重员工,更重视经营者与员工的良好关系的价值。不像美国那样,发生了什么问题立即解雇员工,而是更重视培训员工的技能,这是日本型经营模式的长处。另外,日本企业还非常重视企业间的关系,即重视供应商与组装厂家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日本型经营模式的长处。

(本文摘自《呼声》月刊7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