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微观:安倍首相:在『国家』与『国民』之间

最近,安倍首相终于决定将原定于7月22日举行的参议院选举推迟一周、于7月29日举行。与此同时,曾经坚定地表示这次选举要以“修改宪法”作为争点的安倍,因为养老保险记录混乱问题引起了广大国民的高度关注和担忧,不得不转向以“养老金问题”作为选举的争点。

有分析家指出,安倍在选举对策上的动摇可能导致他在这次选举中遭遇不利,其前车之鉴就是桥本龙太郎。桥本内阁倒台的两大原因就在于政策动摇和大臣自杀。这两个问题也都让安倍内阁撞上了。

当然,安倍调低“修宪”调子,将“养老金问题”争议置于最重要地位,只不过是应对选举的权宜之计,并非意味着他要放慢修宪步伐。安倍内阁上台以来,出于自己的国家主义理念,实现了对教育基本法的修改,解决了这个“60年来的悬案”,其后又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并在5月份强行通过了有利于推动修宪的“国民投票法”,设立了推进“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有识者恳谈会”,在自民党最近公布的参议院选举公约中,虽然突出了养老金和社会保障问题,但是,“在2010年向国会提出宪法改正案,展开制定新宪法的国民运动”仍是重点政策之一。

当自民党、民主党等日本各党围绕养老保险记录遗漏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时,人们听到被各政党最频繁使用的一个词就是“为了国民”,自民党声称自己争分夺秒强行通过“社会保险厅改革特别法案”“是为了国民”,民主党等要求首先彻底查清5000余万或6000余万养老保险缴纳记录无法确认问题,也是“为了国民”。

其实,当自民党领导人一再批判民主党利用记录遗漏问题“煽风点火”是出于“党利党略”的时候,明眼人在安倍内阁促使社保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消灾灭火”、竭力减轻记录遗漏问题对选举的影响的努力中,同样感受到了“党利党略”的强烈动机。

2004年7月,自民党因为养老金问题在第20届参议院选举中遭到失败(自民党赢得49席,未能守住51席的“攻防底线”,民主党获得50席,比改选前增加了12席,成为那次选举的最大赢家),对于自民党来说可谓是记忆犹新。由于养老金制度直接关系到每个国民的生活和福利,一直受到国民的高度关注,成为呼声最高的政治课题。自民党之所以在3年前选举中遭到失败,主要原因就在于多数国民对自民党在2004年6月强使国会通过的养老保险金制度改革法案(其中包含着“增加养老金缴纳比例”、“降低领取额”等内容)感到不满。

总之,尽快促使养老金问题这块“烫手的山芋”赶紧降温,推迟选举以便给自己在参议院选举之前留下一段喘息的时间,这才是口口声声“为了国民”的自民党的真实动机。看来,对于“为了国民”也有“假”须打。

与当前自民党口口声声“为了国民”相对照,安倍上台以来大力推进“修宪”的过程中,最常用的一个词就是“国家”。修改和平宪法,摆脱战后体制,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做“政治大国”和“普通国家”的目标。换句话说,修宪就是“为了国家”。

“为了国家”与“为了国民”,这两者之间能否划等号,取决于为政者头脑中的“国家”构想究竟是不是真正符合本国国民的根本和长远的利益的“国家”。

战后日本和平宪法曾给日本国民带来了空前的和平繁荣时期。然而,作为一部制订于60年前的宪法,依据形势变化修改或增加某些条款(这正是公明党提出“加宪”主张的理由)也无可非议,但自民党的目的主要在于修改作为和平宪法的核心的第九条(特别是其中第二款),促使日本一方面继续容忍美国的占领(日本许多学者认为美国保持驻日美军基地意味着当今日本仍然被美国占领着),另一方面建立一支“能与同盟国美国的军队一起作战的军队”。举例说,假设岸信介在50年代后期果真实现了他的“修宪”宿愿,那么日本作为同盟国就有义务派兵越南,与美军“一起作战”,这显然不是日本国民之所愿。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了国家”与“为了国民”在字面上虽然仅差一字,在实质内容上却很可能是南辕北辙。

(本文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