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视点:研修生制度究竟往何处去?

5月11日,日本厚生劳动省汇总出一份修正方案,就“外国人研修和技能实习制度”存在的工作环境恶劣和超低工资、侵犯人权等问题,作出了一定的反思,建议日本政府废除法律保护不充分的进修制度,统一为实习制度。

厚生省修正方案的内容包括:第一,废除为期1年的进修制度,统一为可适用《最低工资法》等劳动法的为期3年的实习制度;第二,实习结束时让实习生接受技能评估考试;第三,设定可判断与日本人同工同酬的标准。对于接受实习生的团体,以5年左右正常开展工作为许可条件,课以监理责任,并由劳动基准监督署强化监督指导。

面对每年数千外国研修生和实习生不愿沦为“包身工”而选择“逃亡”的尴尬局面,厚生劳动省终于提出废除进修制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积极的表现。但是,日本经济产业省出于保护中小企业利益、确保廉价劳动力来源的目的,反对厚生省废除进修制度的提案,主张在维持现有“外国人研修技能实习制度”框架的前提之下进行严格的管理。经产省的研究会解释说,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技术方面,研修制度正作为日企的国际贡献日趋成型。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经产省要求对那些有不法行为的接收团体实施严格管理,其中包括将其接收资格的停止期限从现行制度的3年延至5年、公开那些被认定有不法行为的团体和企业名称。经产省还提议引进团体和企业的外部评价制度,允许那些优质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接收期限可再延长两年。

厚生劳动省和经济产业省在“外国人研修和技能实习制度”方面的对立显而易见,毫无疑问,今后日本政府内部在对这一问题协调时将面临严峻困难。事实上,日本政府内部在研修生问题上出现的一系列不和谐音符,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1993年开始实施这项制度以来,有关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日本政府至少在以下两个环节上,至今“思路不清”。第一,“向发展中国家传授技能并作出国际贡献”的崇高目标与现实运作中变相获取廉价劳动力的巨大落差。这两点本来就是对立的两极,长期以来,日本政府一直希望从中找到一个切合点,但其结果是两边摇摆,不得要领。第二,面对日益少子化的严峻社会现实,日本国内近几年来一直有“大社会”和“小社会”之争,是否要在日本向外国人开放劳动力市场,这个课题在小泉内阁任内没有解决,在现在的安倍内阁任内,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当然不用说导出一个结论来。这种漂浮的状态,必然投射到针对研修生制度的有关对策上来。厚生劳动省和经济产业省的对立,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脚。

可以说,“外国人研修和技能实习制度”的漏洞百出、违纪频发,其最根本原因是日本政府没有明确的方针所致。要彻底解决该制度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不是厚生劳动省或经济产业省单独提个方案就可一了百了的,它需要日本政府在更高的层面上倾注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