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东海问题与中日能源战略
今后,从“大能源”的视角看,中日乃至东亚各国在能源问题上决非是“水火不容”,“只有竞争没有合作”,恰恰相反,无数事实证明中日能源合作大于竞争,比如,从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节能在内的大能源战略看,(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日本的能源利用效率领先世界,相当于中国的8、9倍);(2)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3)作为能源买方联合起来加强议价能力以对付“亚洲溢价”(中东卖给亚洲的石油比卖给西方的石油要贵出1美元至2美元/桶,这一歧视性价格称作“亚洲溢价”);(4)开展资源互换(中国南方与日本消耗LNG的高峰期分别在夏季和冬季,在不同的季节,双方可以进行资源互换);(5)石油运输线的安全问题(来自中东地区的石油分别占中日两国石油进口总量的50%和86.5%);(6)在石油精炼和石化产品技术领域取长补短(中国在重油冶炼领域技术方面领先,日本在塑料、合成橡胶等石化产业方面具备优势)、(7)石油天然气储备(2003年日本已拥有十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在2010年以前还将建设五个国家LPG储备基地,目前民间与国家的石油与LPG的储备量分别为87天与81天、共计168天用量,而中国的油气储备设施建设刚刚起步);(8)核电技术(包括设备制造和安全技术等)交流等,日中在诸多领域存在着广泛的合作需要和合作基础,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真正掌握必需的知识,能否真正形成明智的政治意志,能否真正付出艰苦的外交努力,把东海共同开发与日本帮助中国节能等(考虑到中日能源利益效率的差距之大,中国如果能够有效地引进日本的节能技术和经验,完全可能产生不亚于开发出几个特大油气田的效果)结合起来,为东海问题找到符合“战略互惠”原则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三、东海问题与东亚发展大局
中日之间的东海问题决不仅仅是中日两国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关系到东亚地区和平与发展的问题。当然,能源问题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经济安全和环境安全,任何国家都理所当然地高度重视如何使本国发展获得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然而,如果我们仅仅从本国利益来考虑能源问题,难免带上一些片面性,因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全球化潮流以及环境问题的尖锐化,意味着世界各国的国家利益越来越互相联系、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依存,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在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在能源问题上应避免陷入“一国主义”(只追求本国利益的最大化,无视邻国的正当利益),哪个国家的能源安全、经济安全和环境安全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当今我们需要的是“地区能源安全主义”而不是“一国能源安全主义”,是“地区(乃至全球)环境保护主义”而不是“一国环保主义”。中日韩三国都有学者提出过类似的建议,这就是建立“东北亚(或东亚)能源共同体”。如果说欧洲联合最初是从“煤钢联营”开始的话,那么,“能源共同体”(或者“环境共同体”)或许正是东亚地区走向联合的起跳板。
(本文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