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景谈天:偶看《岩松看日本》

四月初,CCTV大富就在每天晚上的黄金时段开始了连续多天全方位地集中播映央视名嘴白岩松的《岩松看日本》,虽然是为中国总理的访日造势,但从白岩松在节目里所介绍的日本诸多代表性的场所、走访的对象和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来看,无疑,白岩松所做的是一次成功的采访,因为它为国人提供了一次能够用平实的眼光和心态来看日本的机会,这对于国人重新认识日本,树立一个不附加极端情绪的真正的日本观,可谓善莫大焉。

但也有不尽如人意处,比如在白岩松走出东京靖国神社的《游就馆》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出来了,很快。”其言外之意要表述的应该是,对于看这样一个公然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美化侵略历史的展介,在里面呆时间长了只能让人感到无法忍受的气闷的心情。这种心情我们理解,这种做法我们也同意。当白岩松走出以亚圣孟子的名言而命名的日本关西名校立命馆大学的《和平纪念馆》时,他又不由得为了日本既有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而同时又拥有宣传反战思想的《和平纪念馆》而感慨起日本人所拥有的这种交织着多元思想的历史观。这些,我们也都理解,因为日本人所拥有的这些诸如模糊的历史观、多元的宗教观以及因时利势的按需要改写历史之本事已是旅居日本多年的我们这些在日华人所能默而察之的常识。而当他在位于鹿儿岛的《神风特攻队纪念馆》里听到了几位日本欧巴桑关于战争的诸如:如果是阿塔西(我)的孩子上战场去打仗的话,也有可能就会不来了。并由此发出了“不要战争”的感慨议论后,走出纪念馆的白岩松对此提出了质疑,他当时原话的大意是这样的:祈愿和平固然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但如果参观完这样的展厅后,日本人的思考还只是停留在祈祷和平这一起点上的话,那么,这个纪念馆就没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姑妄推之,白岩松的言外之意应是,日本人参观完此类展馆,首先应该做的是反省历史忏悔罪恶然后向受害国谢罪。如果不幸而言中的话,我们不同意他的这种观点。固然,他说得不无道理,日本欧巴桑们在惋惜神风特攻队那些年轻的生命的同时也应惋惜由这些神风特攻队员们驾机给对方的国家的个人、家庭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但是,白岩松也许不知道,大多数日本人的祈愿和平,本身也包含了对对方国家牺牲之人的惋惜之意,这从日本既有供奉战犯的神社也有供奉外国人牺牲者的神社这一点上亦可佐证,而每年都有日本人跑到中国去忏悔、谢罪和每年日本人所举行的各种各样的祈愿世界和平活动也能以资证明。

如果我们按照白岩松的思考走下去,则有可能陷入老一套的厌日情结之中,那就是一味地指责对方,重新陷入历史的悲剧中不能自拔,而历史悲剧留给人们的常常不是对生命尊严的尊重,而是成为更狂热的“复仇”的理由,这是真正爱好和平的人所极力反对的。实际上日本人祈祷的和平我们应把它视为“爱人教育”的一部分,我们知道,对生命如果不尊重就没有资格谈论热爱和平,是的,二战时的日本是没有资格谈和平的,可今天的日本,正如我们这些旅日华人所切实地感受到的一样,处处充满着互相尊重和谐友好的氛围,哪怕这些只是表象,但那也是我们在国内很难享受到的表象。我们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爱国教育”,可这些空洞的教育又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呢?现在国内流行的说谁像“雷锋”其人就会认为自己被人当作了“傻B”的尴尬状况不就是一个最好的反证吗?漠视生命的事例不更是比比皆是吗?因此,我们的政府更应给提倡的首先是“爱人教育”而不是“爱国教育”,人人懂得了自爱和爱人,懂得了对生命尊严的尊重,社会环境焕然一新社会秩序井井有条,人和人的关系和谐友好,你还愁他们不爱国不爱和平?基于以上这些事实,我们相信,每年的广岛人在“原爆日”对和平的祈愿是真诚的,也相信每年在日本举行的类似的无数祈愿和平活动已经超越了反省历史而只是在衷心的祈祷世界和平。也因此,我们理解白岩松走出《靖国神社》和《和平纪念馆》时的发言,但我们不同意他走出《神风特攻队纪念馆》时所发出的思考信号,因为它涉嫌挑起狭隘的民族主义,忽略了和平的真谛。

(本文作者系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