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象法眼:温家宝访日开创东亚两强并立时代

温家宝总理的日本之行确实是融冰之旅,融的就是仇恨,这种仇恨在中日两国社会都存在,在中国这方面,由于长期的“狼奶”教育和网络愤青的喧染,仇恨日本的情绪一度弥漫着全国;也由于最高当局一度没有充分掌控大局,也可能内部的意见不尽一致,导致了2005年蔓延各地的反日风潮,导致了中日关系空前的低谷。这样的局面显然不利于中国的最高利益。中国要实现自己的现代化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就不能与邻国特别是和日本陷入对峙与抗争,特别是不能由于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这样属于心理层次的问题而恶化两国关系。

为了恢复和发展中日关系,北京的最高领导层显然有过深入的讨论并且做出了决策,即不再纠缠于中日的历史问题(例如靖国神社),但也不能宣之于口,所以去年秋天中国接受安倍首相访问中国之前没有要求他承诺不参拜,于是有了安倍的“破冰”之旅。

安倍固然没有承诺不再参拜,但是中国方面通过温家宝总理出访前对日本记者的谈话,以及在日本的访问本身,使得安倍今后即使参拜,也使日本政府陷于被动,中国的民众也不至于因此再度上街,可以说日本领导人无法再以参拜作为筹码。这是中国在对日战略上的转变,是中国领导人决心不让参拜问题再困扰自己的一个重大步骤。这样就有了中日“正视历史迎接未来”的共识,双方是否能够同时走出历史的阴影,还无法判断,至少中国方面已经有了走出历史阴影的心理基础。

温家宝在日本国会的演说,获得了日本议员们12次热烈掌声,可以看出议员们是认同温演说的。至此,由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而引起的中国反日风潮,从而导致东亚两大国政治关系冷淡的局面告终,中日确立了两个大国平行交往的“战略互惠关系”。

就GDP而言,现在中国是世界第四位,今年将超过德国而成为第三位,仅次于日本,虽然以人均计算,中国仍落后日本甚远,中国领导人对此也有清醒认识,然而毕竟中国经济总量接近和超过日本为期不远,而中国的经济发展潜力与政治影响力也在日本之上,因此中国抛弃仇恨形态,平视日本,日本也抛弃优越感,平视中国,双方能够平起平坐。这是鸦片战争和明治维新以来的第一次,对于复兴的中国,是绝对必要的,对于日本来说,是不得不如此。东亚两强并立的时代,随着温家宝访日而开始。

不纠缠于历史问题,集中精力解决现实问题(首先是东海油气开发),则靖国神社问题就不会成为日本的筹码。沉湎于仇恨的民族是没有出息的,只有奋发图强,实现华夏的中兴,展现大国的风范,日本即使不服气也不行。

(本文作者系凤凰卫视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