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去年9月刚上任时有个让人惊异的华丽转身,一改右翼政治家的立场,迅速修补亚洲外交,在历史问题上又表现得“谦虚”,日本国内舆论称赞他是“君子豹变”。可是现在人们意识到,称安倍为“变色龙”可能更合适些。
近来世界民意集中拷问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以往多是以中韩为主的亚洲国家谴责日本的历史认识不到位,今年以来,美国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在慰安妇等问题上要清算日本的老帐。于是,我们看到,日本政要们开始不安了,忙不迭地发言,但是却有些前言不搭后语,或者是互相矛盾。对慰安妇问题、南京大屠杀等侵略史实,最近日本的部分国会议员和右翼极力否认。
安倍晋三自身的发言也模棱两可,前后矛盾。3月7日,安倍宣布开始考虑对二战中的随军慰安妇问题再次实施调查。人们不难看出,他倾向于重新查证动员慰安妇时是否存在“强制性”,再度调查的目的可能在于为否定慰安妇问题存在“官方掳人之类的‘狭义的强制性’”寻找证据。安倍关于“不再就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慰安妇问题道歉”的言论更是遭到国际舆论的谴责。但3月11日安倍在日本NHK电视台的节目中又“诚恳”表示,他由衷地向心灵受到创伤的慰安妇表示道歉。在慰安妇问题上,安倍成了名副其实的“变色龙”。
安倍为何成了“变色龙”?也不排除这样的可能,安倍内阁支持率每况愈下,为了争取右翼支持者的选票,为了在即将进行的参议院选举取胜,所以打出“历史牌”。更深层的原因,恐怕是因为日本正徘徊在历史和现实之间,似乎迷失了方向。在历史认识遭遇鞭打的情况下,日本忙着宣传自己的国际贡献,企图转移人们视线。外务省正努力收集资料,证明日本的政府开发援助事业(ODA)如何给世界带来了福泽。日本外务省总结说,在海外以日本的ODA事业为题材的邮票已经涉及30多个ODA项目,达到了一百多种。其中最新的是日本援建的跨泰国和老挝国境的大桥,去年年底上了两国的纪念邮票。老挝、柬埔寨的纸币上也出现了日本援建的大桥和国道。日本外务省国际协力局政策课的官员就此事评论说:这是各国对日本的感谢和信赖。
近年来,日本总是极力宣传自己战后如何走和平之路,费尽心思强调自己的国际贡献,千方百计要挤进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安倍内阁高调宣布要摆脱战后体制,修改“和平宪法”,把“宪法第九条”视为“缺乏独立国的必要条件”,想彻底割断历史,这样的大步伐不符合当今世界共通的和平和发展的理念,显得唐突,让世界不安。
今天,历史认识问题还是成了日本外交的“绊脚石”,关系到日本在国际社会的影响。虽然目前日美同盟关系还很牢固,但历史问题也存在成为日美间一个火种的可能性。4月底安倍访美之际,美国亦不会放过检验其“历史态度”,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就是因为参拜靖国神社而无法在美国国会演讲。
安倍内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如何在历史和现实间找到很好的衔接点的问题,单单显摆国际贡献是无法遮人眼目的,“变色龙”计策显然难以长久,日本还是要诚心面对过去,在历史问题上放下身段加强与各国的沟通,而不是一味抵触。否则日本将使自己陷入孤立境地并成为众矢之的。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3/5 |
|
![]() |
2025/2/19 |
|
![]() |
2025/2/18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
|
![]() |
20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