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06年10月8日的安倍访华,陷于低潮五年的中日关系,终于开始了良性互动,作为在日华人的我们,企盼着中日关系在2007年能有个良好开端的同时,尚还在深深地担忧中日关系的脆弱,因为在中日关系史上,毕竟有一个至今难解的死结——历史问题存在。
在历史观上,中日两国差异甚大,日本人不能理解中国人为什么总是抓着历史问题不放,而中国人则认为不能正确面对历史,中日未来就无从谈起。中日关系之所以发展到今天这种对话难的地步,归根结底,其实,主要还是一个历史文化传承不同的问题,是两种即近似又排斥的差别很大的文化背景,使得中日关系不断走向误解,屡屡陷于口水战之中。当然,战后没能使日本的战争犯罪得到真正的清算,以致种下祸根,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一直在说,日本人对战争不反省、不道歉。其实确切地说,日本人是道过歉的,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中就有“日本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伤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之语。日本原首相如田中角荣、村山富市、细川护熙等,也都在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对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伤害表示过道歉。但他们的道歉,没有赢得中国人民的满意,中国人认为他们的道歉力度不足、诚意不深。何况还有历届的某些日本首相在国会被质询到中日关系的历史问题时的一贯吞吞吐吐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态度,也都使得中国人无法理解对于那场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的战争,日本人怎么就不能真诚地向被害者道一声歉呢?中国政府连战争赔偿都放弃了,难道连一句痛快地谢罪话都换不来吗?不仅如此,战后50余年来,日本国内不断发生否认历史真相的事件,不断有阁僚大臣和国会议员以及政府和执政党的要人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右翼学者更是时不时地举行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卢沟桥事变、美化侵略战争的集会等。日本高官也每每在历史战争问题上“失言”,然后在野党和有正义感的国民的抗议中再收回发言,严重者甚至被迫辞职,但过一段时间,就会又有人跳出来“失言”,这种几乎周期性的“失言”,已成为了日本对华外交的一个特点,我们由此相信,假如围绕一个问题屡屡失言,那就不是“失言”,而是表现其真实内心思想的“真言”了。
基由这些事实,就使得我们不得不得出一个结论:日本并没有对侵略中国的事实进行反省,而只不过是趋于现实所迫,不得不对中国做出一个道歉的姿态罢了。而在中国人看来,承认侵略事实并真正道歉,是中日两国交往中日本应当遵守的道德底线,而今天,中国人对日本的所有不满,都可以说是源于中国人认为日本没有遵守这条道德底线的这一事实。
几千年以来,中国人从没有做过什么对不起日本人的事,仅从近现代而言,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攫取了中国的台湾省等使其遭受日本殖民统治达半个世纪,而且还从中榨取了相当于日本当时四年财政收入的真金白银,使得日本的军事工业有了一次质的飞跃。在二战时期的侵华战争中,日本更是在中国掠走了大量的森林矿产等资源,并有总计约3500万的中国人惨遭杀戮,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000亿美元。日本对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可谓是罄竹难书,尽管如此,可拥有长江黄河般宽广胸怀的中国人民却还是在侵略者们抛妻弃子仓皇撤离后仁慈地收养了达数千人的日本遗孤。可以说,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的屈辱史、血泪史,当中国人在历史的舞台上悲泣时,日本却在历史舞台的另一侧狂欢着……
作为旅日多年的在日华人,我们有资格评价今天的日本和日本人,可今天的日本人与当年的战争恶魔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他们彬彬有礼,刻苦努力的为日本创造着世界奇迹。而对于战争,战后出生的国会议员们和现在的日本年轻人,他们与我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认识,他们不能理解中国为什么老是抓住“历史认识问题”屡屡不放,他们也同样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老是在日本“争常”等问题上不支持日本。那么,所有的这一切,中日既近似又不同的历史观的教育和历史文化传承,从中又在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本文作者系文学爱好者)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6/30 |
|
![]() |
2025/6/10 |
|
![]() |
2025/6/10 |
|
![]() |
2025/6/4 |
|
![]() |
2025/5/25 |
|
![]() |
2025/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