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任财政部长保尔森上任不久在谈及中美关系时提出要从“世世代代”的观点看中美关系。同样,在认识中日关系时,也必须使用“世世代代”这个关键词。中日因“一衣带水”的地缘政治关系、历史上的血肉相关、文化上的“同文同种”以及现实经济政治与安全利益的“深度捆绑”,更需要从“世世代代”的视角处理双方关系。
诚然,自去年10月日本新任首相安培晋三以中国为其上任后的第一个出访对象国以来,中日关系氛围确实有所改善,但是,中日关系仍面临许多焦点分歧、争执,包括“参靖”问题、钓鱼岛问题、东海油气田问题、日本侵华历史问题、台湾问题很难单独解决,也难以完全按一方的意愿解决。
正因为如此,要想彻底解决中日间积累多年的各种矛盾、对立,不但需要诚意、需要时间,更要超越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日关系基础与思维,尤要有立足于“世世代代”的大智大慧和大彻大悟,站在21世纪的高度上,寻求历史性的一揽子解决,其中最重要的是首先要有寻求“世世代代”友好的大思路,不为路边的“坛坛罐罐”等一些小利益和细微末节所左右。
21世纪,是中国加速发展和腾飞的世纪,国际社会认为中国有可能在21世纪中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日本21世纪的国家目标则是要走出二战阴影,成为“正常化大国”。从这一点上,中日两国的国家发展目标虽然有竞争性,但更有一致性,21世纪国际政治的新特点和中日关系利益深度捆绑的现实,要求两国摒弃恶性竞争,加强合作,实现双赢。现在,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第一大出口对象国,而日本是中国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以单独的国家为统计单位),两国2006年贸易额超过2000亿美元,日本经济近年之所以能恢复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日贸易的增长及中国的快增长。此外,在推进东亚区域化、亚洲经济一体化、能源安全、环境安全及各种非传统安全领域,两国也有难以分割的共同利益。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种涉及经济、政治、安全、发展等方方面面的共同利益,使中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具有较之20世纪70年代的中日关系更深厚、更广阔的基础,那时的中日关系仅以反对苏联霸权主义为基础,较之今天的中日关系基础要狭隘得多。
(本文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6/10 |
|
![]() |
2025/6/10 |
|
![]() |
2025/6/4 |
|
![]() |
2025/5/25 |
|
![]() |
2025/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