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在日本方面的支持下,于2001年到2004年开展了一项题为“为新中国做出贡献的日本人”的调查活动,采访了许多在战后曾多年滞留中国、参加过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原日本侵略军官兵及其他日本人。作为这项调查活动的成果,推出了题为“为新中国做出贡献的日本人”(上、下两卷)的贵重的文献资料,以中日两种文字由日本侨报社出版,日文版的译者是本人也曾留在中国多年的武吉次朗先生。
不久前,笔者以“为新中国做出贡献的日本人”为教材,在日本一家大学讲述战后我军善待日军战俘的事实、并重点讲述了滞留中国的原日本侵略军官兵及其他日本人的经历,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应。
一,笔者讲授的内容
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授课:通过引用周恩来关于滞留日本人的谈话,介绍了抗日战争结束后数以万计日本人滞留中国的背景;回顾了笔者亲身参加采访滞留中国的日本人的活动的感受;举了宫田忠明、伪满电影协会(简称“满映”)、伊藤郁子、稗田宪太郎四个事例。
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一次谈话中曾说:“1945年8月15日以后,日本军队放下了武器。在那一天以前,我们打了15年的仗,可是,一旦放下武器,日本人就跟中国人友好起来,中国人也把日本人当作朋友,并没有记仇。最大的、最生动的一件事,就发生在东北。当时有许多日军放下武器之后,并没有回国,而是和一部分日本侨民一道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的在医院当医生、护士,有的在工厂当工程师,有的在学校当教员。昨天还在打仗,今天就成了朋友。……大多数的日本朋友,工作很好,帮助了我们,我们很感激他们。他们完全是自愿来的,不是我们把他们俘虏了强制他们来的。去年大多数人都被送回国了,有2.6万多人。你们不信,可以回去问问他们。曾经打过仗的人,放下武器以后就一起工作,而且互相信任。很多中国人受了伤,请日本医生动手术,病了请日本女护士看护,很信任他们,在工厂中,中国人信任日本工程师,一同把机器转动起来。在科学院,中国的科学工作者相信日本科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这是友谊,可以说是真正的友谊,可靠的友谊。……这是我们友好的种子”。周总理的话高度概括了战后初期的这段生动的历史事实。
宫田忠明是笔者采访的原日本关东军官兵之一。1941年4月,宫田忠明刚刚从小学毕业,就进入东京陆军航空学校接受有关飞行的基础教育和训练。1944年3月,宫田被派往中国东北,在侵华日本空军服役,担任侦察机驾驶员。
1944年12月的一天,一架美国B-29重型轰炸机从四川成都向东北飞来。宫田奉上级命令,作为“特攻机”起飞迎战,由于B-29机身很大,仅用炮火无法打下来,因此只能使用“特攻机”豁出命去同它相撞,宫田驾驶的虽是侦察机,也装上了炸弹,以便与敌机同归于尽。然而,当宫田启动引擎准备起飞时,突然发现飞机轮子有故障,无法起飞,于是上级紧急命令另一架特工机对美军轰炸机发动攻击。
飞机轮子的故障使宫田留下一条命。
日本投降后,宫田所属的训练飞行队(队长是林弥一郎)在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绝境下被八路军解除武装。其后不久,宫田从日军战俘一下子变成了解放军战士,其所属的飞行队参加了筹建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等工作。航校建成后,宫田担任了飞行教官,特别是在1950年初负责培养新中国第一批、14名女飞行员。他克服了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只用了7个月时间,使全体队员都达到能够单飞的水平。1952年,宫田培养的新中国第一批女性飞行员接受中国领导人检阅,英姿飒爽地飞越了天安门上空。在短短几年中,以林弥一郎为首的日本飞行员总共培养了126名后来成为中国人民空军的骨干的飞行员,其中有的成为战斗英雄(如张积慧),有的升任中国人民空军司令员、副司令员。
(本文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3/5 |
|
![]() |
2025/2/19 |
|
![]() |
2025/2/18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
|
![]() |
20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