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犯罪“风潮”背后的忧虑

广岛市小学1年级的女学生在放学途中惨遭杀害,日本举国震惊。犯下这件残忍罪案的,是一位来自南美秘鲁的、号称是日系后裔的打工者。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就这样被剥夺生命,凡是有良知的人,均无法原谅罪犯的残虐;受害者亲人的痛苦和悲哀,也是所有正直的人能够深深体味到的。

面对这一惨剧,无论是日本人还是外国人,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人士,究竟应该从中汲取些什么样的教训呢?出于对治安恶化的担心和焦虑,在日本人中间,对于接纳外国人劳动者,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对于“旅游立国”、全面开放旅游市场这样的“大政方针”,许多日本国民亦抱消极的态度。本次小女孩惨死外国人之手,是否会引发日本人更加强烈的“排外”情绪呢?纵观日本主流媒体的报道,几乎均以大幅标题强调犯罪者外国人的身份特征,这在无形之中助长着对外国人的偏见,对绝大多数在日本辛勤工作、遵纪守法的外国人来说,是很不公正的。

如果纯粹从排斥外国人的角度出发,过分渲染外国人犯罪的严重性,制造外国人是“祸水”的舆论导向,为日本国内外国人犯罪这一“热门话题”平添新一轮的“素材”,这固然可以成为新闻的“热点”,但这与日本迈向国际化的潮流格格不入,也不吻合“人生而平等”的人权宪章。这只能令人联想到中国留学生犯下的福冈一家4口杀人灭口事件,这一恶性事件导致大量中国留学生赴日被拒,严重影响到中日两国正常的文化交流。

在日本居住的外国人劳动者去年年底已经达到近80万人,这其中日系人约为23万、占了外国人劳动者总数的约3成。根据1990年的入管法改正,日系人作为单纯劳动力予以接纳,这导致大量的日系后裔,甚至是假冒日系后裔的“滚滚东来”。需要指出的是,接受外国人劳动者,这本身并不是一件什么坏事,它对促进日本经济的活性化也是极其有益的。问题的关键是,日本社会究竟是以怎样的姿态来接纳外国人?日本政府在实现日本人与外国人的“共生共荣”方面,究竟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长期以来,日本是以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来接纳外国人劳动者的,这种态度,其直接的结果是用近视的“堵”的方式来解决外国人劳动者问题,外国人在日本这个封闭、保守的社会中倍感孤立、孤独和不平等感,这种严峻的外部环境,可以说是外国人犯罪高发的重要“温床”。

通过本次惨剧,日本有关方面首先要做的不是一味地强调外国人犯罪的严重性,而是要尽快创造一个让外国人容易融入的、开放的社会氛围。深入解剖在日外国人的生存实态,直面在日外国人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亡羊补牢,这才是真正务实的做法。

被害儿童所在学校校长竹中幸子在破案后这样说到:“孩子们并不认为外国人是特殊的存在。无论是日本人还是外国人,是坏的就是坏的,是好的就是好的,今后还是想这样说。”这或许可以成为日本人和在日外国人的共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