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微观:安倍的“对中新思维”(上)

今年10月8日安倍首相访华以后,笔者与一些日本友人进行了一些交流,其中,武吉次郎认为,日本出现了以安倍为代表的“对中新思维”。经过征得武吉先生的同意,现将他所归纳的安倍“对中新思维”引用如下:“(1)在靖国神社问题上采取一种‘模糊战术’,一方面防止明言‘中止参拜’引起日本国内部分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的反弹,另一方面期待中国方面报之以‘默契’或‘心领神会’(2)对过去的历史进行反省,同时,强调日本在战后走过了60年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方面已经对战后日本的和平发展做出了肯定的评价,日方则期待中方今后能够继续保持这种态度(3)安倍提出日中两国建立‘战略的互惠关系’,将双方一再强调的‘面向未来’或‘未来志向’的说法进一步加以‘具体化’,对此,应予以积极评价,特别是‘互惠’这个提法,意味着在两国各自的国益中找到共同点,升格为‘共通利益’,构筑密不可分的日中关系(4)安倍提出‘政治与经济是日中关系的两个车轮’,意味着撤回他自己原来曾经提出过的‘政经分离论’,与中国方面提出的‘经济关系是两国关系的物质基础’不谋而合,对于日本经济界来说是‘正合吾意’,两国交流会更加起劲。”

笔者认为,通过落实“两个车轮论”,可望中日之间出现“以经促政”和“以政促经”同时并行的“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一位日本前驻外大使写信给笔者,提出如下看法:“(1)安倍首相的访华受到日本各界高度评价。(2)为改善两国关系,日中双方均表现出明显的诚意。(3)虽然当初安倍总理本人被指责具有国家主义倾向,可是在安倍上台后那些曾经被认为是安倍的‘智囊’的鼓吹国家主义的人士并没有作为安倍总理的顾问被采用。(4)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军事摩擦和偶发性的武力纠纷,中日两国还应当加强军界的交流。”

这位退休外交官强调了4点:第一是“官民互动”,“日本各界高度评价安倍访华”正是在对华关系方面日本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或“互相支持”的体现;第二是中日之间的“互动”,双方都能够怀着诚意共同打破两国政治关系的僵局;第三是强调安倍上台后没有重用那些国家主义学者,这也体现出安倍上台前后的变化;第四是强调日中两国加强军事交流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加强中日军事交流是消除相互不信任、消除所谓“中国威胁论”的有效手段,或许可以考虑开展吸收民间人士参加的舰队互访。

在国内,吴寄南发表文章,对国内一些媒体称安倍这次访华是一次“破冰之旅”表示肯定,其理由是:(1)重开了中断5年之久的中日首脑互访。(2)新政权问世13天便出国访问,这在日本历史上绝无仅有。(3)安倍上任伊始即出访中国,这也刷新了日本首相外访的历史纪录,上述的(2)和(3)两点凸显出安倍政权重视亚洲外交的新执政理念。(4)安倍在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谈中,无论是涉及的话题之广还是讨论的内容之深,都是可圈可点的。

(本文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