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历史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被很多学术界人士称为后现代社会。在这个时代里,真理和事实往往被理解为一种受历史和环境所限的观点,而不是客观的,永恒的事实。如果日本领导人强调60年前的历史观显然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否定自己当然需要勇气,但是往往能得到最终的尊重。
在中日关系中同伴关系远比竞争关系要来得重要。要解决中日关系目前的僵局需要双方的努力。首先,中日双方应该对目前的自我和对方的认识持批判的态度。要主动挑战历史上引导我们理解世界的传统认识和知识。这样有助于双方对中日关系现状的假设产生怀疑。其次,双方都要认识到,我们用来理解世界的语言和概念是有历史和文化限制的。双方对中日关系的认知是有时间和文化限制的,双方都要认识到各自理解世界的方式未必就比别人好。第三,中日双方对对方的认知是日常交往的产物。惯性思维使中日的交往方式一度模式化。双方都应该认识到没有唯一的正确的交往方式,能促进双方理解的使双方都能获益的方式就是好的方式。第四,双方都要了解目前中日关系的基础一部分是在谈判式的理解和各种国际惯例和游戏规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双方的关系是对方认知和在国际关系下各自行为的混合物。因此,在判断对方意图时应将各种外界因素充分考虑进去。
另一方面,正确认识不幸的历史固然重要,但是如何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平的今天和美好的明天更为重要。因此,研究如何处理历史问题的同时,也应该为明天设立目标并为如何达到目标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案。双方都采取乐观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过去发生的事情一定会影响到未来的假设是不具说服力的。日本的大和民族优秀论和中国的日本阴谋论也都是双方交往中的障碍。当然期待一夜之间解决所有的问题也是不现实的, 这需要双方的良好愿望,一个小的变化会为更大的变化铺平道路。任何问题都需要一步一步解决。
目前好的趋势是,小泉时代虽然破坏了原本脆弱的友好关系,但是也让双方从一个极端状态下进行反思。希望通过双方今后的智慧和努力,尽快实现亚洲的真正和解。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3/5 |
|
![]() |
2025/2/19 |
|
![]() |
2025/2/18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
|
![]() |
20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