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日关系陷入复交以来的最困难局面之际,很多人关注安倍上台以后会在多大程度上继承和改变小泉的对外政策,会在多大程度上修补小泉纯一郎的外交败笔。
从安倍的一贯表现和他在自民党总裁竞选过程中的言论来看,可以预计,安倍在影响对华、对韩等国关系的关键问题上,可能采取有别于“怪人”小泉的、比较灵活的政策,可能多一点的平衡感;与小泉在维护所谓“个人信念”方面的倔犟、顽固相比,安倍在捍卫他所理解的“国家利益”方面会比小泉更强硬,更注重战略。比如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安倍至少懂得需要暂时回避自己理亏的斗争焦点,与一味蛮干的小泉相比更具灵活性。
安倍在竞选纲领中呼吁“与中韩等邻国合作”,提倡“开放的亚洲”,希望修复业已遭到破坏的日中、日韩关系,他称,日本与邻国应该改善关系,但“这种努力必须是互相的”,“日本的大门是向他们敞开的。”这句话把球踢到了中、韩一边,似乎搞坏中日关系的责任不在日方,需要中国主动走入“日本的大门”。而事实表明近年来中日关系之所以陷入不正常局面,责任在日方,需要日本主动走入“中国的大门”。在妥善处理靖国神社的条件之下,对于安倍表示的同中国举行高层会谈的愿望,“中国的大门是向安倍敞开的”。中日政治关系能否解冻,日本与邻国关系能否出现新的转机,能否清除小泉给日本的周边外交留下的负面遗产,完全取决于安倍下一步动作。
安倍晋三在讲话中说日本的外交政策应该有所改变,打出“有主见的外交”和“强大的日本、值得依赖的日本”等旗号,主张强化日美同盟、构建“战略性”亚洲外交。“过去日本经常在外国设立的摔跤圈中取悦外国,遵守它们制定的规则来争取我们自己的国家利益。”“作为世界领先国家,日本应该加入‘制定规则的国家’的行列,创造条件展开日本自己更为强势的外交。”但是,安倍如果照搬小泉的过度亲美政策,与他提出的“有主见的外交”主张也不能不产生很大矛盾,因为当今日本外交最大特征是追随美国,在布什政府的号令面前毫无主见可言。
安倍作为小泉的“钦定接班人”,在其“政策构想”中提出加强“为了世界和亚洲的日美同盟”的主张,表明要追随小泉的亲美路线。在小泉内阁时期,日本采取了“亲美疏中”的外交手法,保持对华关系的适度紧张,唬弄日本国民不断感受来自中国的压力,以便转移日本国民对美国占领的不满,减少推行“对美一边倒”路线的阻力。人们有理由期待安倍内阁不要再故伎重演。
事实证明,推行极度追随美国路线与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目标、民族主义思潮及所谓民族自尊心之间不能不产生矛盾;日本想利用美国为其具有独立倾向的民族主义国家目标服务,美国则想利用日本为其全球战略服务,可谓各有各的算盘,但归根到底日对美的利用不能不服从美对日的利用。在日本国内,小泉-安倍的“对美一边倒”路线与民主党党首小泽一郎提出的日本应“与美国建立‘平等’的联盟关系,与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建立互信的外交关系”的“日美中等边三角形”主张也日益形成尖锐的对立。与小泉不同的是,安倍不得不面对一个在新党首小泽一郎聚合之下、正在谋求东山再起的民主党,一个摩拳擦掌地要在2007年夺取政权的新的民主党,不大可能再像小泉那样天马行空,我行我素。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6/10 |
|
![]() |
2025/6/10 |
|
![]() |
2025/6/4 |
|
![]() |
2025/5/25 |
|
![]() |
2025/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