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24日,小泉纯一郎在自民党总裁改选中获胜,两天后出任首相。小泉上台伊始,其内阁支持率就高达80~90%。究竟是何种社会气流把小泉捧得如此之高呢?
渴望恢复景气为其一。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以来,经历了以长期萧条为特征的“失去的十年”。进入2001 年以后,日本经济仍回升乏力。人们对森喜朗的普遍失望,反过来转变为对小泉的极大期待。
赞成经济改革为其二。上世纪70~80年代,日本民众中自认为达到中产阶层者曾达到90%左右,“九成中流”、“一亿总中流化”的说法广泛流行。经过“十年萧条”,人们逐渐看清,曾创造了战后辉煌的日本经济体制已经出现“制度疲劳”。而小泉适时呼吁实行“没有禁区的改革”,满足了人们走出结构性萧条的愿望。
认同强者治理为其三。在经济繁荣时期,日本社会崇尚“协调型”首相,而不喜欢“强人型”首相,以致前首相宫泽喜一曾说:“首相就和火车司机一样,谁开都一样”。但在长期萧条下,日本社会出现了呼唤强者的氛围。小泉摆出了个性硬朗、说一不二的姿态,在街头振臂一挥,给民众带来了“此君靠得住”的安全感。
要求政治改革为其四。2000年4月初小渊首相突然病危,自民党各派元老通过“暗箱操作”推举出了森首相,以致森本人都说:“我也不知是怎么当上首相的。”日本民众对这种“密室政治”深恶痛绝,强烈要求增加政治透明度。作为对民众的回应,自民党“痛改前非”,引进了本党议员和基层党员同时投票选举总裁的“扩大党内民主”方式。而正是基层党员的支持票帮助小泉一举击败了党内最大派阀首领桥本,从而当选日本新一任首相。
容忍思潮右转为其五。上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外交曾出现既“追随美国”、又“与邻为善”的小康局面。然而,进入21世纪后,以萧条长期化、政治右倾化、舆论趋同化为背景,以邻为壑、翻侵略历史案的风潮大行其道。当小泉喊出“不管中韩如何反对,也一定要在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的竞选公约时,不仅没有受到抵制,反而被一些日本人视为“敢于对外说不”的“硬汉”而受到欢迎。
欣赏奇特个性为其六。小泉发型独特,生活孤单,性格固执,用语简练,推崇感性而轻视理性,以日本逻辑排斥国际常识。这些个性,在其执政前期都被大量日本民众狂热追捧,在日本街头也曾看到一些少女买到小泉画像后欣喜若狂的样子。
时势造就了小泉,小泉也代表了这五年零五个月其执政期间的时势。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6/10 |
|
![]() |
2025/6/10 |
|
![]() |
2025/6/4 |
|
![]() |
2025/5/25 |
|
![]() |
2025/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