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泉选择在他任期最后时刻完成他上任时“要在8月15日参拜”的承诺,是承受各方反对压力下的无奈及聊以自慰的举动,也是为他的时代打上句号。中国在坚决表明反对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这个原则问题上,不可能退让。同时,应技巧地处理中日之间的政治障碍和其他问题的关系,使日本的开明政治家有更大的空间,右翼更没有市场,也促使日本新的领导人左转。
需要强调的是,良好的中日关系,符合中国和日本双方的国家利益。其实,从北京官方相当克制的反应可见,中国着眼未来,着眼日本新的领导人。外长李肇星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宫本雄二,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但也仅此而已。之前北京提前召回驻日大使王毅返国述职是一步高棋,既可对小泉发出预警,又可使北京的应对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地位,即王毅回国可不作为对小泉参拜的回应,他可选择在适当时候返回东京;但若小泉参拜后东京的政治气氛继续恶化,王毅又可延期返回。但不管怎样,北京将不会因此而主动使中日双边关系降级或继续恶化。北京的理性回应,其实是主动迈出修复中日关系的第一步。
可以看出,北京早就将改善中日关系的希望寄托在后小泉时代。由于9月初开始9月20日投票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也就是日本下任首相选举,几可断定安倍晋三胜出,北京的工作重点也放在安倍身上。
有趣的是,安倍晋三比小泉还小泉。小泉其实不是强硬的右翼人士,倒是安倍是鹰派的首领。在实现“正常国家”的转变,也就是修改和平宪法,让日本的自卫队变为正常的军队,以及改变一切约束日本享有正常主权国家的限制方面,安倍比小泉更加坚决。但是,安倍在继任日本首相之后,完全有可能放弃继续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因为:第一,日本国内已有强大的民意反对参拜,包括日本皇室方面已多次透露这种意向。第二,小泉因参拜影响了日本与中韩的关系,影响到日本的实际利益,尤其是大财团不满。第三,日本最大的反对党民主党的党魁小泽已经明确打出“反对参拜”的牌来与自民党争夺政权,这都是安倍不能不考虑的。安倍虽然很“鹰”,但同时也很现实,很有权力欲望。他明白如果明年国会选举因为“参拜”输给小泽,那他就是一个做不够一年的短命的首相。基于这种现实,他一直在“参拜”问题上采取模糊政策。事实上,小泉非要在任期结束前于8月15日参拜,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他曾作出了这样的承诺,而安倍并没有作出这样的承诺,在今年四月他参拜过了,因此他是有机会在当选首相后扔掉这个包袱,使中日政治关系结束“冰期”,展开新局面。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3/5 |
|
![]() |
2025/2/19 |
|
![]() |
2025/2/18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
|
![]() |
20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