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述,中日是在世界、特别是在亚太地区这个大棋盘上对弈,因此,不能不关注日本与其它角色之间的“联动”,特别是日本与美国、台湾地区乃至韩国、印度、俄罗斯等国之间的“联动”。周边弄好了可以成为中国“一心一意奔小康”的友好“护栏”,弄不好也可能成为某个大国牵制中国发展的“包围圈”。
对弈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把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而决不能让对方掌握主动权,不能让对方左右棋局或故意“搅局”,不能因为对方出臭棋,自己也跟着出臭棋,致使自己陷于一再地被动做反应的境地。
对弈的另一个要点是必须“多看几步棋”,走这步棋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下两步、三步棋。对对方的每走一步刺激性的棋,需再三思量它是否隐藏着其他意图,未必“一触即跳”,立即反应,“该出手时才出手”。当前,与日本的这届政府形成外交僵局的时候,需考虑如何应对日本的下一届、下两届内阁,依据中长期的战略考虑来走棋,依据对中日外交僵局趋于长期化对本国之利弊的精密分析来走棋。
对弈的又一个要点是必须善于综合地考虑到各种因素,政治对弈要考虑到经济与军事;经济对弈要考虑到环境与社会,军事对弈要考虑到科技与国际等等,总之,任何领域的对弈都要像“弹钢琴”,而不要像“弹单弦”。总之,对弈离不开“大战略的思考”,而所谓“战略”的本质正是处理对立双方的意志的辩证法的艺术。
中日对弈显然是一个“互动”过程,对方如何走棋往往是对我方如何走棋的反应,对此,棋手应该“心知肚明”,但是,老百姓可能对此不理解,因而容易出现情绪化倾向。操棋子儿的棋手不仅不应该为一般民众的情绪化所左右,而且应该对一般民众的情绪化加以引导,以便不受或少受情绪化的干扰,沉着冷静地应对棋局。
高明的棋手不仅力争在棋艺上压倒对方,而且力争在心理上压倒对方。该硬则硬,该硬到底就硬到底,但在需要发挥灵活性的时候,则善于和敢于灵活应对。周恩来在中日复交谈判中能够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的高度的外交斗争艺术告诉人们,在一定的场合,强硬不等于“爱国”,越强硬不等于“越爱国”,有的时候做出符合国家战略利益的妥协比坚持原则要难得多,在这方面周恩来在1972年复交谈判中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总之,在外交上我们既要增强硬实力,也要增强软实力。
近来,某些日本政治家大做“爱国秀”在日本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实他们做“爱国秀”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而并非是真正“爱国”。现在确实是到了需要老百姓擦亮眼睛,分清“爱国秀”与真正的“爱国”的时候了。
高明的棋手往往会告诫自己:对弈的对手“其实也在于自己”,包括情急气躁、骄傲轻敌、过高估计自己、忽视己方内部的各种弱点等等。只有努力克服和反思自己的弱点,才能战胜对方。其实,反思力也是国力,是一种最高的软实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6/30 |
|
![]() |
2025/6/10 |
|
![]() |
2025/6/10 |
|
![]() |
2025/6/4 |
|
![]() |
2025/5/25 |
|
![]() |
2025/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