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本来理所当然地指两国的双边关系,但是,从当今中国的国际地位以及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化来看,我们应从更广的视野、更高的层次来看待中日关系了。
3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一个由有影响的商界领袖和高级政治顾问所组成的庞大的代表团的陪同下访问中国。日本媒体对中俄日益走近的现实流露了一种复杂的心态。日本共同社用“处于蜜月期”来形容当前的中俄双边关系。时事通讯社说:在日中竞争的石油管道施工问题上,中国可能已经走在前头了。普金访华前夕,日本《产经新闻》驻莫斯科记者还发出了分析报道,透露了日本方面的另一种“担心”:由于中日间存在“历史问题争议”,中国会寻求俄罗斯支持其“正确的历史认识”。
日本方面对中俄首脑会谈的关注给了我们诸多启示。过去可能我们更多的是就事论事地谈中日关系,着眼于何时举行首脑会谈,两国贸易额多寡等,今日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中日关系不再只是中日之间的事。以往我们之所以觉得中日关系艰巨,恐怕是因为只把眼睛盯在中日双边问题上。
首先,中日之间的诸多利益与第三国乃至多国有关。比如能源问题,中日双方都是俄罗斯原油重要买主,近年来中俄铺设输油管道计划,由于日本插足和俄罗斯国内分歧,变数横生。今日中俄紧密接触,怎不令日本有危机感?此外,我们也不能排除亚洲经济后起之秀印度“突然”进入俄罗斯能源领域与中日分一杯羹的可能,中国要“打败”的恐怕不仅仅是一个日本,还要协调、平衡与多国的利益关系。
其次,国际合作以及大国多边关系中的中日关系值得注目。日本《产经新闻》3月22日的报道就分析指出:中俄合作的另一个背景是与美国的战略对立,中俄首脑会谈在伊朗核问题上协调一致,强调用政治外交手段来解决。对于朝鲜问题也是如此,强调通过六国协议来和平解决,用以牵制美国的强硬论。中俄合作将对日美安保体制形成对抗趋势。
从日方的态度里我们可以解读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大国多边关系中,中国的有利因素和影响力正在增强,但也面临不少挑战。在战略上要有多边意识,对“中俄合作对抗日美安保体制”的说法不妨坦然接受,同时中国不必因此对日本过于强硬和警惕,因为这无形中等于是让美日同盟发展得更快。中日正在共同走近东盟,出于对未来东亚合作机制的考虑,中国有必要探讨加强在多边关系中与日本的合作。
最后要说的是,对于令中日之间沟壑难平的“历史认识问题”,如果单单从纵向的中日关系去考虑,也许我们会义愤填膺、寝食难安,如果把它放到立体的当今国际空间上去把握,也许就从容得多。日本媒体的报道给我们提了一个醒,纠正日本的“认识态度问题”也应寻求国际支援和共识。况且,日本与美国、俄罗斯之间并非没有“历史问题”,但在现实利益面前,“历史”是一种辅助与陪衬。这一点值得深思。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3/5 |
|
![]() |
2025/2/19 |
|
![]() |
2025/2/18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
|
![]() |
20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