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华新论:中日关系须战略考量

对于中日关系的研究,中国大陆的学者往往只是就事论事,鲜见对中日关系从历史演变、人类发展模式和国家战略层面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并加以独立阐述。

尽管当今世界已经步入全球化时代,经济依存度升高,但是中日两国各自谋国家利益最大化,推动利益空间的强劲外延,和无法游离于政治达尔文主义规则之外的国家本质和人类发展模式仍然支配着中日两国的现实抉择和未来走向。只有从这样的高度来审视中日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日关系才会更加清醒、更加理性。

日本作为亚太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国家战略的核心内容一直未变:实现国家的完全独立自主和领土的完整;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领先地位;拥有庞大的包括核武器内的非常规武器库;拥有正常国家的国际法律地位,持有国际行动自由;争取入常,提升日本的政治地位;推广西方价值和政治制度。而所有这些均服务于日本的富国之梦的主体目标。

而中国的国家战略内容具体表现为:推动现代化建设;维持现有意识形态和政治模式,既要防止向传统文化的复古,又要警惕西方价值的颠覆;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营造稳定有利的国家环境,推动世界的共富、和平和世界和谐,最为快捷的实现国家的再度复兴。国际形势的发展使中国放弃了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外交路线,务实主义占据主导地位。

比邻的地缘政治,历史上的恩怨、共同进入崛起时段,特别是美国的强势存在,使中日因交叉性战略内容和目标而麻烦不断的关系更为雪上加霜,矛盾、对立此起彼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不能容忍中国的崛起和再度占据相对优势地位。

相对于能源、军事、领土和入常等外在和显性领域的矛盾,双方在历史、观念、思维方式和民族性格方面的差距更为尖锐且短期内难以调和。中日关系的严峻局面虽然没有进入历史的死胡同,但中日两国关系的改善仍然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特别是两国的民间情绪化环境更大大压缩了两国的退却空间,限制了两国政府的现实选择余地。

但是中日两国只要保持耐心、冷静灵活、不为国内狭隘的民族主义所束缚,彻底进行国内改革,中日两国还是会进入理性、成熟、稳定与和谐的境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