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崔天凯同日本外务省亚太局局长佐佐江贤一郎举行了半日非正式会谈,磋商东海问题。同时在会谈中双方还就媒体的“报道管制”问题交换了意见,这是中国媒体没有提到的,而日本媒体却对此大做文章,就连一向对中国相对友好、比较客观公正的《日本经济新闻》也为此专门发了言论,用美国立国先贤汤马斯?杰佛逊的话表明立场:“宁要一个没有政府的报纸,而不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
据报道,中方在会谈中指出:日本到底是如何看待中国的?!日本的媒体为什么只报道中国的负面消息,日本政府应该管一下。日方回应:我们不可能这么做。
中日官员的具体对话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方对日本媒体的做法不满已久。1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日本的个别媒体在对华报道上,在对中日关系及对中日关系出现问题时的报道方面存在着一些令人遗撼的做法。中方官员在磋商中谈到,为什么这些媒体热衷于炒作中日关系中出现的摩擦和问题,热衷于在包括历史问题等重大原则问题上,一而再、再而三炒作伤害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亚洲人民感情的事”。
总的来说,中国方面还是以为,日本政府对媒体有指导的义务。这说明中日之间意识形态的代沟还是很深的。平心而论,我们身在日本看媒体,感觉他们报道中国的内容五花八门,并非总是负面消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给予大力褒扬的媒体还是多数,至于渲染“中国威胁论”的也不乏其人。如果要政府规定媒体如何统一报道口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最了不得的一次也就是前官房长官细田博之“建议”日本媒体不要过于炒作中国问题,结果引来媒体一阵骂声。而媒体各有各的立场与观点是很正常的,炒作的初衷更多的是从商业目的出发。有的小报天天在头版头条骂小泉纯一郎,人气极旺,销量极好,谁也别想对它施加压力。有的媒体痛骂“美国佬”,也一点儿没影响日美亲善。就像中国不理解日本媒体的“胡作非为”一样,恐怕日本也很难揣摩中国媒体在“中宣部”的领导下,如何有秩序地把握“舆论导向”。看中国媒体所报道的日本新闻,你只要稍微浏览一下标题,就知道“阶级感情”了。前些日子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秘密访问中国,说这件事“秘密”实际上是因为作为主角的中国和朝鲜并没有公开此事,但在国际社会上却是公开的秘密了。其他各国媒体可不像中朝媒体那样“遵守纪律”,国家元首出访这样的事让媒体闭嘴是不可能的。
有的海外人士认为,中国官员向日本提出了“报道管制”问题,是丢了中国的脸,是以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原则去衡量资本主义社会的新闻自由,本人倒觉得,实话实说,坏事可以变为好事,至少这是第一次由中国政府官员直接向日方提出了有关媒体方面的要求,不失为一次有实质内容的沟通。中日关系中缺少的正是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就算双方观点迥异,但也不要回避碰撞,合理的碰撞是需要的,它反而可以消除代沟。日方领教了中日媒体的认识差异后,应会对今后中日打交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文分歧”有个清醒的认识。
笔者唯一不解的是,为何中国媒体不具体报道中日磋商中有关“报道管制”的内容?说了而不敢大大方方地承认,那才是一件悲哀的事。我们指责别国媒体对中国不友好,如果人家反过来要求我们:随着中国在政治上走向民主,媒体也应逐步走向开放。那我们该如何应对?事实上国际社会与中国民众也是这样期待着的啊。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6/10 |
|
![]() |
2025/6/10 |
|
![]() |
2025/6/4 |
|
![]() |
2025/5/25 |
|
![]() |
2025/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