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象法眼:从日本九州看中日关系

日前到日本的北九州市,参加由香港亚太21学会与日本东亚经济论坛、北九州市立大学联合举办的“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研讨会,得以到九州一行,不仅聆听了日本、韩国和两岸四地学者、工商界人士的高见,也得以实际观察日本九州的北九州、福冈和熊本等城市,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中日关系。

九州的是日本四大岛之一(另外三个是本州、北海道与四国),面积3万6千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400万,国民生产总值与荷兰或澳洲差不多。该岛的特点是与中国、朝鲜半岛隔海相望,历来是日本与中国交往的最前沿。九州最大的城市福冈市政府经济振兴局理事近藤千寻会上发言时介绍了福冈作为中日贸易和交往中转站的重要地位,实际上,从福冈飞往上海和东京的距离是一样的。

作为日本历史最悠久的通商港口,福冈将其振兴和转型设计为“亚洲经贸基地城市”,重点是建立21世纪中华街,吸引中国和韩国企业进驻福冈,以福冈为基地展开对日本其他地区的业务。

日本东亚投资公司总经理、前通产省北东亚室室长津上俊哉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加入世贸,日本得益最多;日本的对华看法应该改变,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规模,将与美国并驾齐驱。日本人应该改变对亚洲的轻视,将自己当作亚洲的一个成员,撤销对中国人来日本经商、旅游的单方面限制。这位经贸官员出身的投资家,也注意到当前中日关系的恶化,他认为中日双方都有一个互相适应的过程,再过二三十年中国的国力超过了日本,中日关系就能稳定下来。日本精英的这种看法,也颇能予人启发。

北九州市是九州的第二大城市,这里与韩国的釜山隔海相望,有渡轮相通。该市政府企划政策室主任矢头基秀介绍说,北九州建立国际物流特区,正是要充分利用该市在环黄海圈的区位优势,强化与中国韩国的经贸联系,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且已见成效。

笔者觉得,对在日本扩展业务有兴趣的中国(包括台湾和香港),可以到九州作一番考察,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当地给予外商的优惠政策以及低于东京、大阪等地的成本。

众所周知,日本经济近年开始走出谷底,稳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拜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产生的对日本产品需求所致。对此日本经济界当然十分清楚,也非常希望中日关系能够稳定,前引津上先生的发言,可以看作是日本经济界人士的普遍看法。

问题是小泉政府坚持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一意孤行,即使冒犯中韩也在所不惜,实际是反映了日本政界精英缺乏真正的战略眼光,被岛国的狭隘意识和日本人的优越感所支配,无法正确应对中国的崛起。在东亚历史上,中国长期是先进的强国;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和发动对华战争,实现了现代化,成为亚洲唯一的现代化国家,但又在外交和军事方面附属于美国。中国的复兴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日本政治精英必须正确地认识这一点并且因势利导,发挥日本的优势,不仅在经济和技术方面而且在政治和外交方面也建立真正的全球化世界观,在这一基础上拟定长远的对华政策。如果坚持日本的优越感,坚持认为自己不是被中国打败的,坚持当作美国的随从,那么日本就无法面对中国的崛起,也无法阻挡这中国的崛起。

正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东亚峰会,日本的岛国心态和美国代言人角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日本试图拉印度和澳洲、新西兰来抵消中国在亚洲日益明显的主导地位,却无法奏效。中国领导人不在这个问题上正面与日本交锋,但是中韩的密切合作,已经建立的10+1框架(东盟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区协定),却是实实在在的。所谓主导,不是一厢情愿,也不是财大气粗就能做到的。不过从日本领导人现在的心态,以及日本的选举制度所扭曲的民意来看,要小泉和他的继任者改变目前这种对华傲慢的态度也是很难的。中日关系很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政冷经热”,这种不正常的情况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因为不正常的政治关系终将损害中日经济关系。

(本文作者系凤凰卫视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