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华新论:中日韩闹僵不利东亚峰会

中国和韩国已不约而同表明,在本月中旬于吉隆坡举行的第九次亚细安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和首届东亚峰会期间,不会与日方领导人举行双边会晤。

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崔天凯日前以“不可能”和“自欺欺人”的重话否定中日领导人、外长的双边会晤“照常”举行的可能性;韩国外长潘基文也表明没考虑韩日领导人会晤问题。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愤怒警告邻国,不要拿他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作为“外交牌”来打。

中日韩三国气氛如此之僵,对于亚细安与它们分别举行的“10加1”领导人会议固然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对于“10加3”会议、东亚峰会以及未来各种多边合作计划,则肯定吹来一朵乌云。从1999年以来中日韩三国借“10加3”会议机会举行的三国领导人早餐会,今年已成奢望。总之,日本与中、韩——亚洲三个经济上最强的国家——进入所谓的外交“冰冻期”,短期内已难望解冻。美国已经摆明支持日本,主张中韩不要跟日本计较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日本有恃无恐当然更不可能示弱后退,而且,日本领导人也一再强势宣示,全心全意投向美国,不管邻国有什么看法。

然而,日本政府这种叫做“自主外交”的新作风,实际效果恐怕对日本的“自主性”没有帮助。日本重新寻求“脱亚入欧”或者“脱亚投美”,对它在亚洲发挥影响力不会起到加分作用。如果将来日中、日韩矛盾恶化到影响美国的利益,则对日本更加不利。连在1980年代担任首相时曾经参拜过靖国神社的自民党元老中曾根康弘都批评小泉在东亚外交事务上“彻头彻尾失败”,可见一斑。

事实上,今年2月日美宣布将台海纳入共同战略目标的大事,如果不是伴随着小泉一再参拜靖国神社的敏感效应,也没掀起太大的波澜。可见,靖国神社是一条最敏感的神经。如果不是小泉的一意孤行,也不至于把韩国推到与中国“同仇敌忾”的地步。

小泉“不明白为什么被批评”,并说他参拜靖国神社是“思想自由”的问题。其实,解开僵局所需的钥匙很小,他的“不明白”正是问题所在。日本过去多任首相都同意不能做的事,小泉没必要非做不可。但是,小泉不可能退缩,这对首届东亚峰会带来什么考验,就看亚细安10国如何折冲樽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