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实问题
中日关系“政冷经热”这个提法的内涵就包括有不稳定,不平衡的意思。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怎么可能总是保持一个热一个冷呢?我想中日关系就像一座房子,下面有几个柱子支撑着,比如有中日文化关系、中日教育关系,但是最主要的就是中日政治关系和中日经济关系,如果中日经济关系的柱子很硬,而中日政治关系的柱子很弱的话,房子就会倾斜甚至倒塌,所以“政冷经热”这个状态绝对不能让它继续下去,至少应该像“政温经热”发展,“政温”一词在日语中与“静稳”一词的发音完全相同,我觉得中日关系就应该“静”一点“稳”一点,不要成天吵架,安静一点好不好?
关于日本的对华经援,我觉得不少日本国民有一种误解,以为这个是纯粹的援助,但是90%都是中国人要还的,到今天为止已经有1.5万亿日元还给日本了。
关于能源问题,我觉得刚才说的俄罗斯的油气管道,这个线、那个线的,争得很厉害,但是我觉得最根本的只有两条线,一条是中日相互争夺之线,另一条是中日俄合作之线。
在能源问题上,不应太强调“国别”的能源消费,其实在中国的能源消费中也有日本的能源消费。我去年去过长江三角洲,日本对整个中国的合资、独资企业有一半集中在长三角,近年来那里的电力供应很紧张,影响了包括日资企业在内的广大企业的正常运营,如果春晓油田在今年10月能开始向长三角供气,包括日资企业在内的广大企业一定会觉得很高兴,因为他们的电力不足问题可以得到缓解,但是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却不高兴,有的政治家也不高兴,他说“这关系到日本的国家利益,我们要维护国家利益”。然而,在这个问题上中日学者很冷静,大家都觉得中日在能源问题上是“合作大于竞争”,我觉得日本学者没有政治家那样的考虑,他们不用考虑煽动人心争取选票,他们才是真心的爱国。
我觉得小泉内阁的三个大臣(指外务大臣、经济产业大臣、文部科学大臣)对中国是不是太强硬了。我看到在日本国会上议论到油田问题,一些议员群情激愤,说“我们要维护日本国家利益”,可是他们有没有想一想,中国是在“中间线”的中国一方,是在没有争议的海域开发,而日本却要在有争议的海域勘探和开发。现在有日本人说,应该是在中日之间的整个海域搞“共同开发”,我觉得这个话应该这么看,在有争议的海域,按照邓小平所说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首先是政治问题,至于在没有争议的海域,也可以搞商业意义上的共同开发,就像在中国国内,在很多领域都可以搞中日合资,中日在开发海洋油气田方面其实早已开展合作。
日本有人鼓吹用武力“保卫”日本在东海的利益,但是我相信大多数人民不希望中日在东海发生冲突,尽管日本有人这样讲,那是他的言论自由。我想稍微文雅一点,套用裴多菲的诗句来说:“资源诚可贵,环境价更高,若得和平世,两者皆可保。”
战后日本的“日中友好运动”很高涨,而“日中友好运动”的宗旨就是“日中不再战”,可是,现在很多日本人在否定“日中友好”,不再讲“日中友好”,是否意味着要否定“日中不再战”呢?中日两国之间,最危险、最容易发生冲突的就是东海油气开发问题,如果发生哪怕是小规模冲突的话,那就好像两个婴儿在抢桌子上的一杯牛奶,最终结果只能是把牛奶杯打翻。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3/5 |
|
![]() |
2025/2/19 |
|
![]() |
2025/2/18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
|
![]() |
20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