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微观:日本大学生看对华关系(上)

从2005年4月开始,我在日本一家大学讲授日中关系论,听课的学生包括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现代中国学部、经营学部、法律学部三个学部的学生,定员是170名。

我在每次讲课后,都让学生对讲课内容写意见和感想,每次都能收到50至60份,从中可以了解到他们对我的讲课乃至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由于4月份在中国发生了“反日”风波,学生们对日中关系的关心骤然升温。记得在国内“反日”风波达到高潮时的一次讲课后,一名男学生气呼呼地跑上讲坛,质问我:“你为什么净给中国讲话,难道你不知道有日本人在中国挨打了吗!”接着,另一位日本学生赶紧也走上讲坛对我解释说:“他(指质问我的学生)脑袋有病”。

当时,我没有理会那名质问我的学生,照样收拾东西准备下课。我想,“量你也不敢打我,况且我一个六十好几的老头儿,也经不住你三拳两脚的”。

到了下一次上课,我严肃地对学生们讲:“我是你们大学邀请来讲课的。中日关系对我们两国都很重要,你们既然想学习有关中日两国关系的知识,除去听日本老师讲课之外,也应该知道中国人的想法,这恐怕也是你们大学请我来的目的。如果你们觉得对我讲的课接受不了,我马上就回国。我都这么大岁数了,退休多年,本来就可以什么也不干的。”

我讲了这番话之后,继续讲课。在那次课后,很多学生在意见条上写道:“老师不要走,老师度量大,我们愿意继续听您的课。”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们对日中关系的看法,我在6月中旬举行的期中考试时,采取了交“中间报告”的方式,并特别要求学生要用手写,不能交电脑打印稿,同时尽量不要引用我每次讲课所发的讲义的内容,一定要写自己的想法,还特别强调学生可以发表各种观点,“中间报告”打分决不会受到“是否符合老师讲课的观点”的影响。

我给“中间报告”出的题目是:1,日中关系应有的、或大家所期待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2,当前日中关系的现状与两国关系应有的、或大家所期待的状态之间的差距及其原因?

3,今后应该如何改善日中关系?

在以上3个题目中,可以任选其中一个题目写,也可以同时涉及两个乃至全部(三个)题目。

在一周以后,我收到162份报告,加上因故拖延交来的3份报告,一共是165份报告。

在165份报告中,有110份报告提到了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其中,中国留学生写的27份报告中,有26份表示反对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1份报告认为中国政府对小泉首相参拜不应该管;日本学生写的82份报告中,有73份报告不赞成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4份报告支持小泉首相参拜,并认为中国政府反对参拜是“干涉日本内政”,还有5份报告既不表示支持也不表示反对,只是说中日双方应该加深相互理解(之所以出现靖国神社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中日两国的人民缺乏相互理解);此外,1名韩国留学生的报告表示反对小泉首相参拜。

在73份不赞成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报告中,大部分报告表示“不赞成”的理由是,既然中国、韩国这么强烈反对,那么,从外交上考虑,小泉首相不应该参拜。其中,只有15份报告把不赞成小泉参拜与正确认识历史联系起来,认为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是错误历史观的表现。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