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咄咄逼人?究竟是什么原动力促使小泉政府采取“鹰派中的鹰派”政策呢?答案之一是有美国靠山,日本可以有恃无恐。答案之二是个性强烈的“怪人首相”小泉我行我素,逞一时之强,而置日本之长期国家利益于不顾。上述两个答案都有一定道理,但无法全面解释东京为何非得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与日本的“争常”年向邻国摆高姿态,主动点燃论争战火,四处开辟战线。
是什么样的政治大气候促使小泉不再把战后日本外交的最大顾虑(担心成为“世界孤儿”或“亚洲孤儿”)放在眼里?这需要对近年来日本国内舆论导向,特别是一年多来官方与主流媒体的舆论诱导及其造势作深层分析。
首先,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但日本保守政坛与鹰派论坛更趋向于将今年定位为“日俄战争胜利100周年”。从去年初开始,日本媒体就掀起一股“日俄战争100周年”的热潮。从报刊大量刊载消息到有关研讨会的召开;从电视历史专题的开讲到对当时指挥日俄战争的日本“功臣”与“元帅”的歌颂……主要内容着重于“东洋小国”的日本为求“维持自主独立”,如何击溃军事大国的俄罗斯,及“黄种人”的日本人怎样在100年前打败比它军力超过10倍以上的“白种人”俄国人。
与“日俄战争胜利100周年”齐名,同样被保守人士列为本年度重头戏的是,今年是历经5年的日本国会宪法调查会报告书出笼与总结的一年。
在日本保守派人士心目中,战后宪法颁布以来最令他们苦恼的莫过于如何解开加在其身上的“和平宪法”的枷锁。2000年,在日本国内政坛“总保守化”的背景下,日本国会总算突破这一禁区,顺利成立了“宪法调查会”,而这个“调查会”的报告书已于今年4月完成。
对于保守人士来说,所谓“论宪”或成立“宪法调查会”,无非是要为修宪做好舆论的准备工作,而所谓修宪的中心内容就是要取消禁止日本拥有军力,及以此作为解决国际纠纷手段的宪法前文及“第九条”。
了解了日本保守派把修宪视为首要任务,及其将今年定位为“日俄战争胜利100周年”的心态,人们再回头看看日本一年来虚虚实实的“争常”造势,及其对邻国“咄咄逼人”的不寻常姿态,就不会感到特别惊奇。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6/10 |
|
![]() |
2025/6/10 |
|
![]() |
2025/6/4 |
|
![]() |
2025/5/25 |
|
![]() |
2025/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