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微观:小泉首相会在八月十五日参拜靖国神社吗?

最近,小泉遇到了上台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政界“反小泉”势力空前活跃,小泉遭遇到了出任首相以来最艰难的时刻,特别是围绕邮政民营化的政治斗争已使小泉政权陷入“半坏”状态。这种情况很可能使小泉采取转移矛盾,把人们的视线吸引到国外的手法。 目前,小泉主要在两个问题上遇到反对,其一是邮政民营化问题,其二是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上反对小泉的势力又分成三块:一块是仅仅在邮政民营化问题上反对小泉、并不反对小泉参拜的势力(比如以自民党的龟井静香为代表的势力、民主党的部分少壮派议员);一块是仅仅在靖国问题上反对小泉、并不反对邮政民营化的势力(比如与自民党联合执政的公明党);一块是在邮政民营化和靖国神社这两个问题上都反对小泉的势力(比如自民党的旧桥本派、旧宏池会成员、民主党的主要领导、共产党、社民党)。

目前,这三大块尽管没有、也不大可能组成“联合”,但在客观上形成了共同反对小泉的“阵线”,对小泉政权形成了极大的压力。 根据对当前日本政局和小泉的个性等的分析,可以估计:小泉面对这个存在着不同动机和主张的反小泉“阵线”,很可能采取的一个对付办法,就是选择最敏感日子(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对照今年4月在中国各大城市发生的“反日”风波,日本右翼预计如果小泉在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必然在中国激起更加强烈的反应甚至再现4月份曾经发生的过激行为,而中方的反应、特别是被右翼“期待”发生的过激行为则可被加以利用,作为激化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反感材料,从而造成两国关系更加紧张,双方民族主义情绪进一步升温,而日本民众当中“厌中”情绪的升级将导致“反华”政治势力得以进一步扩大其政治基础,又使主张同中国友好、反对小泉参拜的势力在政治上陷入被动。

从上述“三大块势力”来看,加剧中日对立,可以起到加大“第一快”与“第二、第三”块势力之间的裂痕,特别是打击既反对邮政民营化又反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势力,削弱他们对邮政民营化的反对势头,从而达到有效分化“反小泉”阵线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尚不能完全排除小泉内阁的邮改方案被参议院否决的可能性,届时,小泉或解散众议院或实行内阁总辞职,于是,可能出现小泉“在8月13日总辞职,在8月14日休息一天,在8月15日甩开‘日本首相’身份以私人身份参拜靖国神社”的情况。当然在现内阁的积极斡旋下,也存在邮政民营化法案通过的可能性,那么,得以维持政权的小泉,在对待“参拜”问题上也存在另一种可能。从目前自民党执行部对反对邮政民营化的参议院议员“一个一个地”进行软硬兼施的“过细”工作看,邮改方案被参议院否决的可能性不大。应该指出,我们坚决反对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最终目的是敦促日本政府诚实对待历史,认真吸取历史教训。从这个意义上说,自2004年11月胡锦涛主席会见小泉,明确提出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是两国关系的症结、希望日方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以来,中、韩等国反对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外交斗争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

从日本民众反应看,不赞成小泉参拜的民众已成为多数。从日本政界反应看,不仅作为最大在野党的民主党领导以及共产党、社民党明确反对小泉参拜,而且作为自民党执政伙伴的公明党也一再表明反对小泉参拜的立场,甚至自民内部也出现了日益强烈的反对首相参拜的呼声。在6、7月份自民党政治家先后成立“支持参拜靖国神社年轻国会议员之会”和“靖国问题学习会”(反对参拜机构),意味着自民党内部围绕参拜的两派力量开始形成对决。

我们需要防止小泉利用“8·15参拜”冲击来毁掉中、韩等国反对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外交斗争已经取得的重要成果。

为此,在靖国问题上,我们首先需要坚持原则,对小泉屡屡参拜的行为进行强烈谴责;其次,要注意防止出现任何过激行为,以免被日本右翼所利用;再者,应该着眼于“后小泉”,注意到靖国问题正在成为日本国内争夺“小泉后”首相宝座的政治坐标轴。因此,在靖国问题上过软和过激,都可能陷入日本右翼政治势力的圈套,这正是企图接替小泉的更具鹰派色彩的右翼人物所求之不得的。现在,小泉所期待的恰恰是通过其“蛮干”来刺激中国“反日”,极力挑拨两国人民的关系,彻底破坏两国人民的友好,对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