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的中日关系真是进入“多事之秋”,除了历史问题成为一个无法解开的“死结”以外,领土争执和东海围绕天然气资源的划界问题,也困扰着双边的关系。
因种种原因造成的两国公众对对方的反感情绪也在不断上升,媒体又在迎合这样的社会思潮,竭力炒作这些题材,而这不可能不对各自的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由此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中日关系难以走出这一怪圈。
中日关系出现目前这样的局面,当然有各种偶然因素的作用,如小泉连续参拜靖国神社、去年夏季在中国举行的亚洲杯足球赛期间中国球迷所表现的反日情绪等。但更重要的是必然因素的作用,这主要是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的国力明显提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而作为经济大国的日本,经历了泡沫破灭后十余年的徘徊,国际地位相对下降。如今虽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还远不如日本,但只要中国的政策不发生变化,抓住战略机遇期全力发展和自我提升,则中国超过日本不会是太遥远的事。对如此这番力量对比的剧烈变化,日本从决策层到普通公众都缺乏思想准备,他们也很难接受这一现实。
日本通过1868年的明治维新这一改革运动后来居上,跻身世界强国之林。从此之后,日本的国力始终在中国之上。即便在战败后日本成为一片废墟,但凭借雄厚的工业生产基础和在世界名列前茅的教育水平,日本很快便得以复兴,并在1968年就确立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而中国那时还处于10年动乱中。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日本率先向中国提供了日元贷款。这当然在于感谢中国政府在两国关系正常化之际放弃索赔,很显然日本也不愿看到中国经济崩溃。因为在日本看来,如果中国经济真的崩溃,中国就会出现大量难民,而外流难民首当其冲的目标可能就是日本。这样的担忧显然不是多余的,1970年代末期越南出现的大量“船民”,就曾给各邻国造成很大的压力。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3/5 |
|
![]() |
2025/2/19 |
|
![]() |
2025/2/18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
|
![]() |
20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