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小泉政府的外交呈现出十分自相矛盾的特点:在历史问题上倒退;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问题上冒进。
1972年中日复交以来,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表现虽然常有起伏,但总的趋势应该说是有所进步的,特别是前首相村山富市在1995年8月15日发表谈话说,日本在一段时间里实行了“错误的国策”,“由于日本的殖民统治和侵略,给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与痛苦”。这一讲话可以说是一次有诚意的、合格的表态,至今仍为历任首相所承袭。
不过,自2001年4月小泉纯一郎任首相以来,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明显倒退,其表现之一是小泉首相固执地年年参拜靖国神社,与之相比,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曾根康弘和桥本龙太郎也曾经作为首相参拜过靖国神社,但由于遭到中、韩等邻国的反对,在第二年就停止了参拜。他们之所以停止参拜,固然显示出他们对周边外交的重视,也与他们的历史观大有关系。例如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尽管在对整个二战的看法上,持有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共识不尽相同的看法,但承认对中国进行了侵略,对朝鲜实行了殖民统治。中曾根的历史认识在老一辈日本政治家中应该说是有代表性的。
与前任首相对比,小泉却采取了很不一样的做法,他对邻国的强烈反对置若罔闻,一意孤行,年年参拜,这反映了他坚持错误历史观和藐视周边邻国的顽固立场。 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明显倒退的另一表现是给日本右翼炮制的严重歪曲历史真相的所谓“新编历史教科书”大开绿灯,“审定合格”。特别是在最近,对右翼通过修改、变本加厉地篡改历史的教科书再次“审定合格”。其中,民间提交的某个版本的教科书中有关“独岛(日方称其为“竹岛”)问题在日韩之间存在争议”的表述,竟被官方强制修改为“竹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
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严重倒退,理所当然地遭到中国、韩国、朝鲜等邻国政府和人民、乃至世界各国有正义感的人们的强烈反对。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联合国改革之年。同是二次大战战败国、也是日本在当年的轴心同盟国德国、意大利,都以谦虚的态度迎接这个“历史敏感之年”,唯有日本居然摆出傲慢的外交姿态,理直气壮、大言不惭地声称要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他们似乎忘记了:联合国的诞生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他们也似乎忘记了,小泉首相年年顶礼膜拜的甲级战犯之所以受到历史的审判,也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果。
在历史问题之外,或者说与历史问题相联系,近来日本在领土、领海、海域划界等一系列敏感问题上,对周边邻国咄咄逼人,颐指气使,远交近攻,机关算尽,日本政府这种错误而傲慢的外交姿态和作为,在中国、韩国乃至世界各地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反感和抗议活动。现在,反对日本在不端正其对历史问题的态度的情况下成为常任理事国的抗议活动遍及东北亚和世界各地。显然,人们反对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质疑日本争当常任理事国的资格,并不是反对日本人民,而是针对当政的小泉内阁在历史问题以及源于历史问题的各种现实问题上的一系列倒行逆施。在此,我们不能不奉劝小泉政府放弃目前这种自相矛盾的外交政策:一方面在历史问题上倒退,一方面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问题上冒进;一方面在历史问题上不服二战结论,在思想上站到反法西斯战争的对立面,另一方面在联合国问题上却又要取得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国“平起平坐”的位置。近年来小泉利用改革的口号取得较高的支持率,在国内事务上的任性与专断的表现十分枪眼和突出,然而,难道要国际社会、要世界各国也都来迁就你的任性和专断吗?
总之,日本要真正走出“战败国”的阴影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唯一的途径就是,放弃与邻为敌的错误政策,诚实而谦虚地对待过去那段历史,对维护亚洲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表现出诚意和善意。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6/10 |
|
![]() |
2025/6/10 |
|
![]() |
2025/6/4 |
|
![]() |
2025/5/25 |
|
![]() |
2025/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