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反日游行队伍中出现的扔石头等一些过激行为,日本国内掀起了要求中国赔礼道歉的强烈呼声。撇开历史上形成的恩恩怨怨不说,单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日本的做法也是按章行事,谈不上过分。但仔细分析日本这次咬住中国政府不放、追究中国方面责任的深层,可以发现日本的真正出发点并不是纯粹的国际法准则,而是暗含着一套带有明显的冷战意识形态特征的双重价值标准。
日本政府称:日本的教科书审定制度,有其一套独特的做法,日本是一个民主主义国家,政府不能随便否决民间的东西。同样,面对日本某些新闻媒体明显的渲染“中国威胁论”的煽情做法,日本政府称日本的新闻制度是自由的,并不完全代表政府的立场。由此,凡是有问题的地方、凡是可能激起邻国强烈反应的东西,政府均可以将之轻轻松松地推向民间,这样,日本政府永远是无辜的。自由民主制度成了日本政府的一块遮羞布,成为它逃避责任的最好的避风港湾。
而对付中国,则是一套完全截然不同的评判标准。首先,中国的反日游行不可能是自发的,因为中国是一个共产主义的集权国家,游行是在政府默许甚至是纵容之下才是可能的。这样,中国的所有民间情绪的发泄,均要上升到政府的层面上,这种做法,从一开始就将中国政府定在被动挨打的尴尬位置上。如果放任游行,那就可以指责中国政府没有改善中日关系的诚意,是为寻求国家利益故意挑起事端;如果控制住游行局面,日本又会称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中国的共产党政府只要动一动,民间的反响就不值一提。 在这样一顶集权主义国家的“高帽子”之下,中国政府寸步难行,而在所谓自由主义国家的旗号下,日本政府却是如鱼得水。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法,是日本利用意识形态之争逃避历史责任的最典型的手法。
日本将中日关系的对立渗入意识形态之争,这种巧妙的腾挪既可以转移国际视线,又可以反守为攻。在冷战终结之后美国主宰的国际政治秩序之下,中国是一个异色的存在,日本拿起民主与自由的大旗甩向中国,很明显有拉拢美国博得国际社会认同的内在用意。
但现实是不容否认的,日本官产学一体化的严密体制,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事实。将所有的历史包袱推向所谓民间,这不是一个成熟的民主主义国家理应体现的风度。另一方面,日本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中国民意的一种轻视,甚至是对中国民众的一种侮辱。当中国学生喊出“民主万岁”的口号时,日本说中国人民的民意不可违,但当中国民众喊出“抵制日货”的口号时,日本却遑顾左右而言他,这种评判标准的随意性和功利性,这种曲解和剥夺中国普通民众民意的做法,只能引发中国国民更强烈的对立情绪,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有损日本的国家根本利益。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6/30 |
|
![]() |
2025/6/10 |
|
![]() |
2025/6/10 |
|
![]() |
2025/6/4 |
|
![]() |
2025/5/25 |
|
![]() |
2025/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