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透析:参拜靖国神社“传统活动”化的背后

日本要通过修改宪法重新解释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反映着日本政局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日本政治的持续右翼化,这关系到今后日本对外政策的走向;二是靖国神社中供奉着日本侵略亚洲战争的罪犯,涉及亚洲人民的情感问题;三是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入宪,直接把部分日本政治家伤害亚洲人民情感的政客行为国家化和制度化。

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日本自民党的新宪法基础委员会放宽了宪法的政教分离原则,决定支持国家和地方自治团体“在社会性仪式和习惯活动范围内”进行相关宗教活动。自民党的这一方针意味着把政治人士正式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解释为“传统活动”,以便通过宪法保障首相对靖国神社的参拜行为。如果自民党的这一原则得以通过,那就意味着日本的国家制度的一大变化。

日本的神社是神道祭祀神灵的地方,而靖国神社与一般神社不同,它的祭祀对象是死在战场上的军人,是一种政治宗教,一直是宣扬日本神道教和军国主义精神结合的重要阵地。二次大战后,鉴于靖国神社在对外战争中的特殊作用,美军主导下的盟军总部在占领日本之初就颁布了《废除政府对国家神道、神社的保护、支持、延续、管理和传播》的指令,禁止日本政府给予神社、神道任何经济上、政治上的支持,以及政府同神社、神道发生任何官方关系,政府工作人员不得以官方身份参拜神社或参加有关神道的其他仪式。

从此以后,靖国神社成为独立的“宗教法人”,而且官方人士参加靖国神社的活动也大为收敛。所以,从现在的宪法来看,日本的政治人物频繁参拜靖国神社,是违反日本的政教分离原则的。

很难想象,在德国有哪位政治家敢公开参拜希特勒的亡灵。而在日本,有这么多的日本政治家敢于不顾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对,顽固地参拜靖国神社。而现在,日本有民意支持修宪,也支持参拜靖国神社,那么,参拜靖国神社合法化也就成为可能。参拜就是为战犯招魂,将其入宪就是表明日本对过去的战争罪行仍不思悔过,仍有可能再次成为亚洲和平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