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选择“现实主义”对华外交有其深刻的国际、国内政治背景。战后日本政治“保革伯仲”的“五五年体制”到了三木内阁时期开始发生微妙变化。可以说,20世纪70年代的三木内阁拉开了日本“新保守政治”的序幕。80年代的中曾根内阁开始确立“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小泉作为“新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在其任内高调改革。尽管改革任重道远,但“新保守主义”政治理念却主导着社会转型期日本政治发展的大方向。冷战结束后的10年里,日本完成了其“立法三部曲”(协助联合国维和法、周边事态法、有事法)。至此,“新保守政治”取向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与内外局势的变化相呼应,日本的对华外交也趋于强硬。“该说就说”成为日本对华外交的基本思路。不仅如此,近来,日本是该做不该做的也都开始或准备开始做了。日本不仅继续加强日美同盟,还企图永远强占中国钓鱼岛。 目前,中日关系虽然处于僵局,但仍酝酿着转机。只有“抓住机遇、化解挑战,中日关系才有望柳暗花明”。在未来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中国必须学会与日本的“新保守派”、“民族派”、“新国防族”打交道。外交是内政的延伸,日本国内的政治格局无时不在影响着其对华外交的走向。因此,中国在制定对日政策时必须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
中日之间有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认识日本不能停留于表面,更不能只看一点。“历史问题”是理性与情感的交织,中国要理性对待,不要陷入“情感”漩涡不能自拔。小泉作为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无疑是错误的。但中国同时也应该注意将外交的“价值观”与外交的“利益观”统一起来。中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要有一点科学精神。中国要深刻领会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的国际战略与亚洲战略思想,充分发挥儒家文化的智慧,不断完善中日关系的评价标准。争取构建一个稳定的、长效的、理性的、合作的、可控的中日关系机制,实现中日之间真正的互利共赢,这是中日双方共同的历史责任。中国虽然不能选择历史,但是,中国可以选择未来。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3/5 |
|
![]() |
2025/2/19 |
|
![]() |
2025/2/18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
|
![]() |
20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