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象法眼:中日钓鱼岛主权争执的可能解决方向

日本官方在2月9日,亦即中国农历新年初一,宣布已经将钓鱼岛灯塔“国有化”,此一行动显然经过精心策划。当天上午日本外务省就此向中国大使馆通报,下午官房长官在记者会向日本国内外媒体公布这一消息,晚上小泉首相就此发表谈话,宣称这是日本正当的行为。由于中国正在春节假期,外交部只是表示例行的抗议,民众则没有反应,只是在网上有零散的抨击日本的言论。

在此之前,日本媒体透露了日本军方有关“西南方向有事”的对策计划,将钓鱼岛列在其中,说明日本军方已经对“外国”可能的入侵钓鱼岛作了准备。

这些事态说明,日本方面在已经实际控制钓鱼岛的基础上,通过使钓鱼岛灯塔“国有化”的方式以及将钓鱼岛列入日本海上防卫范围,再次向国际社会表明日本不仅拥有钓鱼岛,而且将不惜为保卫钓鱼岛而使用武力。

对于中国领导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局面。目前中国方面的息事宁人、自欺欺人的方式,对于解决钓鱼岛主权争执已经无济于事,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日本对钓鱼岛的控制只会越来越紧密而非相反。 相对于日本的深谋远虑,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就显得被动和无奈。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建交之时,即放弃了对日的战争赔款要求;邓小平为当时已经出现的钓鱼岛主权问题提出了搁置争执、共同开发的设想。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日在对抗苏联这一敌人方面有共同利益,中国要求日本放弃对台湾的承认,日本国民也普遍对中国有好感,钓鱼岛问题还不是中日关系中的主要问题。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中国崛起,中日政治关系转为冷淡,双方在经济贸易联系越来越密切的同时,在一系列问题上的矛盾越来越尖锐,钓鱼岛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日本实际控制了钓鱼岛,中国方面除了抗议之外,官方几乎没有办法。钓鱼岛在行政上属于台湾,而台湾的李登辉总统又宣称钓鱼岛应该属于日本,使得问题更加复杂。

中国的大局是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和周边国家的领土纠纷大部分已经解决。然而钓鱼岛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北京无法回避的挑战。如何解决中日有关钓鱼岛主权的争执,有几种可能性: 一, 继续搁置争执。中国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再提出解决钓鱼岛问题的方案。但是时间对日本有利对中国不利。

二,谈判。如同中俄就黑瞎子岛谈判达成双赢的协议那样。这是最好的结局。但是日本已经控制钓鱼岛,是否同意就此与中国谈判以及在谈判中作出妥协? 三,提交国际法院裁决。两国因领土、领海划分而产生争执,提交国际法院裁决的先例很多。这也是比较好的结局,因为国际法院的裁决具有公信力,双方的政府对国民都好交代。问题是,双方政府是否都同意这样做?

四,中国方面的保钓由民间转为官方与民间联合,而且主要由政府出面,因为保卫领土和主权,只靠民间的力量而能够成功是不可能的。政府如何利用全世界华人的力量展开保钓,包括使用各种方式(从软力量到非正式的军事手段),则需要集思广益、认真研究、从长计议。

五,武力收复。由于美国支持日本控制钓鱼岛,美日是军事同盟,钓鱼岛周边海域处于美日安保范围,中国如果决定以武力收复钓鱼岛,将面临与美日这两个强国的对峙,这将严重冲击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及统一进程。

六,其他可能性,愿领教方家。

(作者系凤凰卫视评论员)